华西村

2023-05-03 16: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华西村》,欢迎阅读!
华西村



华西村又称中国第一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华西于1961建村,最初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来,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努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华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工业园等殊荣。并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 下第一村!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

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动摇。目前,村民家家住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1000万的资产,有13辆小汽车。2005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全村还建有塔群、隧道、龙西湖、桥文化、天安门、山海关、世界公园、农民公园、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长龙、万米长廊、万米长城等80多个旅游景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考察、访问。现在,每年游客接待量在100万人以上。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西富了,坚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20016月份以来,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目前,一个面积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万人的大华西,人心所向,一呼就应,文明富裕,稳定和谐。今后五年内,华西还要投入资金5.2亿元,搬迁村民2700户,山北建设一个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这样,既可以通过拆老厂房建新厂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别墅修修补补的方式,节约土2500亩,又能建成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新的2006年,村党委老书记吴仁宝同志,又被中央确定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后,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现在,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华西村又制订了新的十一五规划也就是十一五规划内,要实现五个五(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500亿,幸福、富裕5万人,花5个亿到外省、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50周年)的新目标,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协调和谐的天下第一村

千百年来,从中国农村里只走出去过零星的暴发户,一个区域的整体富裕则是从未有过的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绝大多当数农民终于告别了饥寒的威胁,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这类明星村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个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团结有效率的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有一个目光长远且有威望的领头人,都抛弃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有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龙头产业。在物质方面得到较好






满足的同时,这些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参加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赴华西村学习考察团,用一周的时间,对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了解。华西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组建的,现有380户人家、1500多人。70年代,华西村开了间小五金厂,从此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1995年,该村为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第三名,最高利税总额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了工业生产。村民收入来源有基本工资、超产增效奖金和公共福利。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 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村里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下属"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具体策划实施。华西村党支部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由来已久。华西村是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典型,当年的不少模范人物,今天仍在村领导班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今起着精神文明宣传教育作用的设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陆续建造的。这些设施主要包括:展现创业历程的华西之路农民公园;贯通全村、彩绘画栋的万米长廊;作为华西村象征建筑的华西金塔;功能齐全的体育,天下第一村"的气势,又兼顾了教育与实用的功能。如华西之路农民公园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休憩场所;多少年来在农民心目中视为神圣之物的宝塔,现在成了华西人接待亲朋、饮食购物娱乐的宾馆;汇集了各国代表性建筑的世界公园,则不仅是只供观赏的建筑模型,还是可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华西人讲求实际、不务浮华的农民的智慧。

总结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概括地说,是体现在他们重实质不重模式,较好地做到了四个方面的结合:

1.新与旧的结合。塔的形式是旧的,但华西人在旧形式下建造的却是高达98米、717层的中国独有的金顶宾馆,它不但是为华西村年产数百万元利润的聚宝盆,同时还表达出华西人步步向上、欣欣向荣的豪迈精神。华西村地处华东,数百年来,锡剧、沪剧、评弹、黄梅戏在华西大行其道。华西村艺术团利用这些旧形式改编创作了《华西的桥》、《唱华西》等曲目,歌唱华西的好人好事,赞美艰苦奋斗带来的巨大变化,增添着华西人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华西村重视对有贡献者的物质鼓励,并以优惠待遇欢迎外地人才到华西创业。为鼓励华西人养成孝敬晚辈、尊老爱幼的美德,华西村对每一户出现老寿星的家庭都给以重奖。2000年,一次性为一家百岁老人户奖励30余万元。华西村还重视从精神上提高村民积极向上的风貌。华西村每周有一次村民大会,每次参加的人都有80%以上,通过村民大会向村民介绍村里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华西村重视利用现代媒体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并反过来以这种影响教育村民。两年前香港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龙情三地》的电视片,介绍了中国台湾、香港、大陆三地的农村状况,华西村在片中被作为大陆的代表。通过比较,使华西人认识到,还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的路是走对了。华西村还把自己的村名和吴仁宝的名字作为产品品牌,其目的是自加压力,鞭策华西人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f34687bceb19e8b8f6ba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