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案例

2023-02-02 00:0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东芝案例》,欢迎阅读!
东芝,案例

又一巨头倒下!别了,日本东芝!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

多么熟悉的声音,走过了多少的风和雨!然而,这句广告语的标的物——东芝公司,却已是物是人非!

今天(2017/11/15,一个重大消息传来:东芝电视,花落中国!

定了!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预期将于182月底完成交割。

从此以后,东芝电视面对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白色家电卖给了美的,电视转让给了海信。

东芝,一个142年的公司,几乎彻底归零了。

说起东芝,中国人不会陌生。 这曾经是一个多牛掰的公司啊。要知道,以做钟表起家的东芝,从生产灯泡开始壮大后,日本第一台国产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等等都是由东芝开始生产的。 特别在显示技术领域,东芝更是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IHS),因品质过硬,备受市场喜爱追捧。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雇了18万员工、声名赫赫的巨无霸公司,如今却说垮就要垮了。 东芝究竟是怎么混的,居然搞到要倒闭了?

从直接原因看,是战略方向出问题了,不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是墨守成规,一条路走到黑。

东芝经营危机的开端,来自于2006年以54亿美元收购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这比原定价格高了将近3倍。东芝之所以这么大手笔投入,目的是拿到美国先进的核电技术,进而攻占核电站建设市场。

没想到,2011年日本爆发了福岛核电站问题,导致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讨论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很多国家陆续停止了核电站的计划。这一下,东芝核电站部门,反而成了自己的包袱。

然而,和日本大部分企业一样,面临危机,东芝却墨守成规。即使本想赚钱的核能领域开始亏钱,但几位社长还是坚持继续核能事业,知道亏损越来越大,不可弥补。

为了填补核电部门出现的大窟窿,东芝开始砸锅卖铁,填补亏损的空缺。医疗机械子公司卖给了佳能,东芝电梯子公司卖给了投资家,白色家电部门卖给了美的。 今天,随着电视业务卖给了海信,东芝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窥一斑可见全豹。其实,日本企业倒不缺创新精神,但缺乏主动寻求新领域的突破性思维,对行业方向的前瞻性把握。 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继承传统将产品的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极致,善于将A做成A+A++,甚至A+++,但市场瞬息万变,需要的可能是B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导致最后一败涂地,这或是东芝崩盘给我们的一个大教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f5252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