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逼我读两本书》简介

2024-01-25 17:3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爷爷逼我读两本书》简介》,欢迎阅读!
爷爷,本书,简介

《爷爷逼我读两本书》简介

爷爷逼我读两本书崔筱笛

《鲁滨孙漂流记》(连环画)《寄小读者》《爱的教育《历史人物故事》这些书,是我童年时代爱不释手的读物。这些书中描述的人物、故事,深深地刻印在我小小的脑袋里,对我性格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这类文艺书,还有两本应用性、工具类的书,成了我童年时代的亲密朋友,一本是《日用杂志》,一本是《尺牍大全》。这两本书都是爷爷逼着我经常读、反复读的。

去年秋天,我带着几分怀旧的心情,踏着江南家乡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我童年时代住过的几间老房子。一进庭院,眼前立即清晰地浮现出小时候在天井里拍皮球、堆雪人的情景。跨进坐北朝南的那三间房,首先忆起的是爷爷让我在一盏煤油灯下记家庭日用账的往事。那时我十一二岁,读小学五六年级。爷爷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赋闲在家。每天薄暮时分,吃罢晚饭,妈妈刚洗好碗筷,爷爷就催促我:“快把今天的账记上!”我打开那印着红格子、分上下两栏的旧式账簿,上栏记收入项目,下栏记支出项目,都是用毛笔竖写。妈妈坐在我身边,一边想,一边报账。我在账簿上逐项记下:青菜五分、毛豆八分、豇豆一角二分、鲫鱼三角五分、肥皂两角四分、开水两分等等。有时碰到我一时写不上来的生字难字,如“荸荠”、“藕”、“三瓣头”(野菜名)“鳝鱼”、“簸箕”等,爷爷就让我查《日用杂志》这本《日用杂志》编得好极了,蔬菜、水果、鱼虾、服装、日杂用品……



1


分门别类,还配有插图,查找起来很方便,用不了一分钟,就可以找到答案。天天月月与这本书做伴,几年下来,我把收集在内的各种食物、日用品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增长了不少生活知识,而这些都是小学课本里没学到的。

爷爷是个很古板、很严谨的人。他不仅让我天天记账,还要求每天核对收支是否相符。我拨动算盘珠,打了一遍又一遍,有时仍对不上。即使差几分钱,爷爷也得让妈妈再想想,再想想。妈妈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来。这时奶奶走到我跟前,贴着我的耳朵,悄悄地说,写上零用或零食花了多少吧,对爷爷打个马虎眼。我从小受到省吃俭用、勤俭持家这种家风的熏染,几十年如一日,不管是手头拮据还是略有余裕,都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从不大手大脚,挥霍浪费。 爷爷逼我认真读的另一本书《尺牍大全》,也就是《书信大全》。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书信,所以叫尺牍。那时,我爸爸远离家乡,在外地就业。每逢接到爸爸来信后,隔上一些日子,爷爷就催我写回信。开头我对书信的格式一点儿也不清楚,读了《尺牍大全》才知道该怎么起头,怎么落款。于是,也照猫画虎地写起:“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结尾写上:“敬请福安!儿沛德叩上。熟能生巧,常常动笔写信,逐步掌握了书信这种应用文体的特点,我对写信一点儿也不发怵了,而且有了兴趣和热情。从那以后,不管是在中学、大学读书,还是东跑西颠,在外工作,我一直勤于给亲人、朋友、同学写信,因而被弟妹、儿女戏称为“写信积极分子”。 《尺牍大全》不仅教会我写信,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品德、修身治家上,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0d061f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