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2023-01-28 16:0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阅读!
中国,美德,传统,故事,关于

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汉宾惠人 【汉宾惠人】

汉宾善政。感物降神。丧葬婚嫁。博济惠人。 【原文】

后梁朱汉宾、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在曹日。飞蝗出境。临平阳遇旱。亲祷龙子祠。踰日雨足。四封大稔。及还乡。亲旧沦没者。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敛。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 惠而不知为政。则其惠犹未广也。若朱汉宾善政所致。飞蝗为之出境。甘霖为之沛然。岂得谓神明无灵乎。至其助人茔兆。助人婚嫁。见义必为。存亡均感。宜其福寿兼全。子孙继起也。 【白话解释】

五代时候。后梁朝有一个人。姓朱名叫汉宾。先做了潞州地方的节度使。后来又调到晋州地方去。叫他镇住晋州的。每逢他住在这个地方的衙门里。那末这个地方稻田里的蝗虫。就都飞出他所治理的境界。他到了平阳地方的时候。刚刚逢着天旱。他就亲自在龙子祠里祷告。果然不到一天工夫。田里的雨、就下得很足了。四境收获的年成。非常的大熟。等到朱汉宾告老还乡。他的亲戚故旧家里穷苦的人。有办不起丧葬的。就给他们棺木具殓。有办不起婚嫁事情的。就帮助他们钱财。凡是受着他恩惠的。竟有好几百家人家。那一郡里的人。都很称美他的义气。

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元振济窆 【元振济窆】

元振博济。缞者乞资。不问姓氏。尽数与之。 【原文】

唐郭元振、年十六。为太学生。适其家寄资钱四十万。有缞服者叩门云。五世未葬。各在一方今欲迁窆。乏于资财。求相济。元振不问姓氏。悉与之。无少吝。及长为官。善抚御。夷夏畏慕。后封代国公。

元振贤乎哉。年仅十六耳。且其家所送之资钱有四十万之多。虽缞服者五





1 3


世未葬。各在一方同时迁窆。亦不需如此之多。且缞服者亦不冀其全助也。而竟如数与之。且不问其姓氏。尤为人所难能。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有个郭元振。年纪十六岁的时候。在太学里读书。这时候刚巧他的家里带来了四十万文钱。给他做零碎用度。有一个穿了丧服的人。到郭元振的门口请求着道。我家里五代的灵柩。都没有安葬好。散处在各地方。现在要想迁来安葬。可是没有钱。所以特地向先生来请求救济。郭元振也不问他姓甚名谁。就把家里寄出来的四十万文钱。尽数给了这个穿丧服的人。一些儿也没有吝惜的脸色。等到后来郭元振年纪长大了。做了官。善于抚恤人民、和驾御下属。所以无论本国人、外国人。都畏惧他羡慕他。后来封到了代国公。 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公义变俗 【公义变俗】

慈母公义。欲变岷俗。舆病置厅。拊摩情笃。 【原文】

隋辛公义、除岷州刺史。岷俗一人病疫。合家避之。孝义道绝。病者多死。公义欲变其俗。命凡有疾者。悉舆置厅事。迎医疗之。俟愈。召其家人亲族。谕之曰。设若相染。吾殆矣。众感泣。此风遂革。合境呼为慈母。 许止净谓疫固有传染者。然弃之不顾。孝义道绝。则良心先死矣。何若尽看护之责。以死生听之天命。为心安理得也。公义尽将病者迎置厅事。而己亦无恙。岂非疾病虽有传染。而死生终有天命耶。 【白话解释】

隋朝时候。有个辛公义。做了岷州地方的刺史官。可是岷州地方的风俗。每逢一家人家、家里有一个人生了疫病。全家的人都避了开去。孝义的大道理。都没有了。凡是生病的人。因为没有人去服侍。所以多半是死了的。辛公义要想改变这个坏风俗。就下了一个命令。凡是有病的人。都用轿子抬到衙门里大厅上来。再叫了医生来替他医治。等他病好了。辛公义就叫了他的家里人和他亲族的人来。对他们说道。假若疫病要传染。那末我一定死了。于是一班人很感激地哭了。这个坏风俗。因此才得革除了。合境里的百姓。都称呼辛公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86b6f9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