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与人文精神

2022-03-25 11:5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企业文化与人文精神》,欢迎阅读!
人文,精神,文化,企业

论企业文化与人文精神



在企业中注重道德教化,培植敬业乐群、合理奉献和人生理想等人文精神,可以使企业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 加强道德教化。中国的泛伦理型文化在现代社会虽流弊日多,但其精华部分仍光彩照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最理想的成就是所谓的“三不朽”其中最大的不朽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道德上的成就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成就。中华文化基本思想之一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是讲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讲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归宿,二者讲的都是从道德上立人,以人之德性来包融天地万物。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无疑仍有积极意义。一个人格低下、道德品质恶劣的人,无论如何是难以给社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的。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沦丧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整个社会对“堂堂正正做人”的呼声日益强烈。作为社会组成部分之一的企业,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贪污腐败、大肆侵吞国有资产,以及一些企业管理者“一年大展宏图,二年唯利是图,三年一塌糊涂”等。因此,企业人文精神建设首先应围绕道德建设来进行。企业管理者中,应提倡“百行德为先”的思想,通过他们的道德人格力量去影响人、带动人、鼓舞人,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对企业



1


职工,应加强道德自律教育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说,就是强化“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如果企业能够从这些具体的、员工易于接受的东西入手进行道德教育,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代富有社会道德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培养敬业乐群精神。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著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不会出现所谓的“一人做事二人看,还有一人在捣蛋”的现象;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为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



2


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奉献价值观的形成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没有奉献观的人是难以尽其社会责任的,反之亦然。在企业中之所以要提倡加强奉献观教育是因为从本质上而言,人类的发展进步总是或多或少地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在改革过程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根本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并没有消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时还比较激烈,而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又必然要求个人利益作出牺牲。同时,我们所提倡的奉献观应建立在重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看,个人完善和社会完善是互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奉献价值观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因此,一方面应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尊重个人的利益也就是尊重主体的需求意识,从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应摆正集体功利与个人功利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大河无水小河干”与“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关系。只有在个人与群体利益相互满足的互动中,企业职工才能迸发持久的创造热情,才能意识到企业的兴衰与个人的前途息息相关,才能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a11d5c915f804d2b16c1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