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后记

2022-04-28 21:3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家访后记》,欢迎阅读!
家访,后记,教师

心与心的沟通

——教师家访后记

实验中学 夏红



有人说,教师是燃烧的蜡烛,为学生献出了所有的光和热 ;有人说,教师是深埋地下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有人说,教师是忍辱负重的台阶,使学生登上知识的顶峰……

作为教师,我从忐忑不安地初次走上神圣的讲台,到如今有了十几年教龄的我,依然是忐忑不安地去面对我的学生。因为我越来越明白,在这数不清的的赞美声中,蕴藏着家长对教师的厚望,人民对教师的重托。于是,每一天的工作,我都满怀信心而又小心翼翼,惟恐出现一点失误使学生受到伤害,使家长感到失望。

教师的工作很多,就拿家访来说,有效的家访可以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家访也是教育工作者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等职业精神的体现。正是家访,使我对教师的职责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家访中, 我看到有的学生家宽敞明亮、舒适豪华,仅客厅的面积就快赶上我家房屋的总面积了,对此我并没有产生太多的感受,无暇品味与思考。然而另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却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些怎样的情况呢?他们有的在狭小的居室内挤放着简陋的工具,靠缝缝补补挣点加工费补贴生活;有的是下岗再就业,风里来雨里去,收入相当微薄;有的店、家合一,床边堆满了货物;有的竟然居住在场地泥泞、机声隆隆的工地旁边……

这些情况主要集中在城市低保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使我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我为孩子们适应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感到敬佩, 更为家长顽强的生存能力而叹服。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也许这个题目太大,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但是,他们对孩子充满希望的眼神里,从他们对老师充满信任的目光中,难道还看不出其中的答案吗?从东走到西,由南来到北。尽管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千差万别,


是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了家长的厚望,为了人民的重托,我能做些什么?

以礼待人,以诚相谈,婉言谢绝家长们的热情款待,不给一个家庭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用一颗赤诚的心赢得家庭、社会对教师形象的认可。于是,我不断地提醒自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位家长,不因学生智力的高低、学习和纪律的好坏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不因家庭条件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偏爱某些学生、歧视另一些学生,不因身份的不同而对某些家长横眉冷对、对另一些家长敬若上宾,一定要用良好的师德赢得人们对教师的尊重。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了家长的厚望,为了人民的重托,我能做些什么?

献身教育,无怨无悔,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用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用心血培育祖国的栋梁。于是,我不断地提醒自己:爱学生,就不能固步自封,不为眼前的利益患失患得。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就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积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用崇高的劳动迎来桃李满天下,用无私的奉献精神答谢全社会对教师的厚爱。

如今,电话、互联网的普及,为教师与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但不能完全以此代替家访。哪一种方式能比家访时面对面的交流更为坦诚真切?哪一种方式能比家访时身临其境的体验更为刻骨铭心?

家访,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教师的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教师的使命光荣而又艰巨。

家访,不仅仅是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更是教师心灵的洗礼。此时此刻,有一首诗在我的耳边吟诵:

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 那个讲台,托起的是学生,奉献的是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d09b1155270722192ef7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