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知识点

2022-12-30 21: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级管理知识点》,欢迎阅读!
知识点,班级,管理

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是教育目的,把处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

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 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者按照交易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

教育目标的过程。

社会化: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待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活动社会

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1. 班级的特点:依赖性、学习性、教育性、社会性。

2. 班级的发展历程:班级的出现、发展、当代班级的新特点(开放式班级的出现、分层变

动式、班级规模适当缩小、多种教学组织的综合运用)

3. 班级管理课程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与学习结合;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班主任: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

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自我发展规划: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4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地位:1)班级管理中主客体的辩证统一;2)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双重

角色;3)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4.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人;2)学生是儿童;3)学生是学生 5. 班主任的作用:1)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2)是学校工作展开的纽带和

具体实施者;3)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 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使班级集体达到一种所

期望的状态。

6. 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考虑因素)1)社会性质(2)班级管理活动的规律(3

学校的教育目标:4)班级的现实状态 7. 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程序:1)全面收集资料,掌握内外信息;2)提出目标方案 3)评估目标方案;4)比较分析,择优而定。

8.班级管理内容:班级的组织建设;班级的日常管理;班级的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班级管理原则:班级管理者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学习、劳动、文体、社交等多项教育与管理

活动,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制度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并运用它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 民主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广泛发动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活动,以完成各项任务。

学生自主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让班级成员依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自己和组织自身的特

点,独立自主地管理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

目标管理法: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8. 班级管理的原则:方向性、全面管理、自主参与、管教结合、全员激励、平行管理 9. 班级管理的方法:制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目标管理、情感沟通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不是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班集体,班集体有特定的内涵,需要经过大量的组织教育工作才能形成。 10.良好的班集体: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健全的组织结构; (3)形成了健康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制度环境:班级日常生活常规

物质环境:以物质为载体的环境,由人工创设的,能发挥育人功能的环境。


10. 班级制度环境管理:1)考勤制度;2)课堂学习制度;3)考试管理 11. 班级座位编排原则:1)互补性:品行互补、“智能”互补、环境互补、性别互补 2)灵活性原则 12.教师对学生人际交往指导:1)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2)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4)转变错误的交往观念;4)教给学生交往的技能和技巧 13.对学习的指导: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向;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和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14.奖励、惩罚注意的问题:1)正确认识奖励和惩罚;2)适度运用;3)公平合理 4)认清宗旨;5)讲求艺术 15.操行评语的撰写:1)平等对话成为评语主导;2)个性化和针对性成为内容的主体 3)追求形式多样性:赞美式、忠告式、宽容信任式

班级活动: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计划,

组织班级集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16.班级活动的意义:1)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2)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3)是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 4)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7.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目的性、针对性、多样性、易操作性、创造性、整体性。 班级文化: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

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表层,是班级文化的“硬件” 班级制度文化:班级成员在实习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

的总和。

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认同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

思绪反应方式

18.班级文化特点:系统性、独特性、主体性、动态发展性、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向上性、

多元性、潜在性

19.班级文化的功能:育人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激励功能

20.班级文化管理的方法:文化讲座法、励志训练法、精神激励法、团队管理法、

自我教育法、环境熏陶法、活动渗透法、典型示范法

21.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与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管理随意化;2)只重视常规管理与成绩管理,班级文化管理内容片面化;3)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班级管理权威绝对化;4)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班级管理方法与途径简单化 5)缺乏层次化与人性化,班级管理文化管理中的评价文化主观化 22.优化班级文化管理:1)加强培训工作,更新班主任班级管理观念;

2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文化管理;3建立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 4)确立“立体化”三级班级文化管理模式

突发事件:和日常的事件相对应的带有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的事件

冷处理:对有些突发事件,班主任不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该保持头脑的冷静。情绪

的镇定,冷静观察、沉着分析当时当地的情况,采取最佳的手段或者当时解决突发事件或者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处理。

迂回法:当教育时机还不成熟时,另辟解决矛盾冲突的路径的一种教育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d4a41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