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业1_课程与教学论

2022-05-02 04:2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作业1_课程与教学论》,欢迎阅读!
作业,课程,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

单选题

1 (3.0) 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 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2 (3.0) 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3 (3.0) 拉斯卡提出的“四种基本教学方法”是

A、呈现、实践、发现、强化 B、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C、情境、疑问、推断、验证 D、动机、假设、验证、总结

4 (3.0)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5 (3.0) 根据波比特的观点,那些儿童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 就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目的 D、课程目标



6 (3.0) 冲突理论所反映的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是属于其

A哲学基础 B社会学基础 C、心理学基础 D、自然科学基础



7 (3.0)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8 (3.0)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学科设计 B、问题中心设计 C、科目设计 D、学习者中心设计

9 (3.0)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属于影响课程的教育性因素 A、学制 B、宗教 C、生态环境 D、儿童的性别



10 (3.0) 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 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特朗普制

填空题

11 (6.0) 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



12 (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学生 内容






13 (6.0) 课程设计的功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课程设计的中介作用、课程设计的平衡作用、课程设计的总慑作用



14 (6.0) 科学美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简洁性、协调性、普遍性



15 (6.0) 同学关系是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同学关系是中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 按构成中学生相互关系的核心成分的不同来分析,同学关系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型、兴趣型、利益型

论述题

16 (20.0) 美国中等学校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中等教育七大原则,是一般性课程与教学目 的的典型代表,试评述之。

答:美国中等学校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中等教育七大原则,是一般性课程与教学目的的典型代表:

(1)健康。中等学校应该提供健康教学,培养健康习惯,组织有效的体能活动方案,在计划和游戏时关心健康需要,并与家庭和学校合作,维持和提升健康兴趣。

2)熟练基本方法。1214岁的学生,运用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尚不足以符合当代生活的需要。 3)优良的家庭成员。应该培养个人成为优良家庭成员的各种特质,这不但有助于个人担负该角色,而且个人可以,由此受益。

4)职业。职业教育应使个人能为自己及依赖他有人谋得生计,通过职业服务社会,维持其与同事、其他人士的正确关系,并且尽可能地在职业中求得个人有最大发展。

5)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应该发展个人的各种品质,从而难够在邻里、城镇,州和国家之中,实行其应担负的角色。公民教育也应该提供学生了解国际事务的基础。

6)善于利用闲暇。教育应该使个人在其休闲之中,获得身体和心灵的休息,并且进而充实和扩展其人格。 7)伦理品质。民主社会的伦理品质是中等学校最重要目标。

在美国,一般教育目的通常不是某一机构可以独立完成的,而且许多课程设计人员并未进一步将他们转换为更清楚、更具体的目标,致使它们受到忽视,许多人因而认为,课程方案与一般教育目的无关。



问答题

17 (10.0) 简述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发展说















答:对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一般有八种,其中认识-发展说在当代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上影响较大:它提出,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质上是儿童认识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应当包括三方面:1、教学过程是以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过程;2、教学过程是以智育为关键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个性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认识和学习,把从人类文化中选取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这显然是一个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经验的同时,实现着自己的身心发展、实现着认知、情意、技能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又显然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且,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内在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所以,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又需要从文化哲学的新视角,从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切入,来深入认识和把握教学过程的文化属性:(一)文化实际上是人类发展成果的外化(二)文化的内核凝结着人类发展的成果,(三)个人知识的发生对人类知识发生的复演,(四)教学过程中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






18 (10.0) 你认为有效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答: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点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dc7084a0116c175f0e48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