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论生逢其时”

2024-04-01 08:22: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作文】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论生逢其时”》,欢迎阅读!
作文,高考,其时,北京,题目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论生逢其时”

【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作文解析】

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规定作文的标题是“论生逢其时”,文体要求是“议论文”。从“论生逢其时”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我们这次要讨论的就是“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接着我们来仔细阅读一下材料,材料只有简短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阐明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这半句话指出:人是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而独立存在的,时代总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影响,总会给我们的人生刻下或深或浅的独特印记。

“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这半句话则指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也并非全然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同一个时代里,也会形成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人生风采。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在同一个时代里会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呢?

第二句话就指明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指明了人面对时代的三种不同的态度,也正是这些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三种不同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个人与时代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三种态度:

1. 有人感慨生不逢时 2. 有人只愿安分随时 3. 有人深感生逢其时

我们需要对这三种不同的态度进行辨析和评价:

前两种态度其实是应该被否定的。如果一味感慨生不逢时,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悲观消极的态度,无法积极地行动和奋斗,更无法改变时代,无法推动时代的发展;如果一味地安分随时,没有看到时代存在的阴暗面,缺乏推动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只是在时代的浪潮里被无力地冲走,那么我们的人生只能是随波逐流的人生,也无法使时代变得更好、更完善。

只有第三种态度,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践行的。唯有深感生逢其时,在时代的浪涛里搏击风浪,在时代的进程中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甚至引领时代的潮流,我们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才能共同铸造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时代。

【审题立意】

辩证分析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明确对待时代应有的态度。

【参考立意】

1)辩证分析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时代赋予我们个人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要求。与此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适应时代、改造时代、推动时代的发展。

2)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应该以“生逢其时、时不我待”的态度对待当今时代。

我们可以阐述自己对于所处时代的认识,论证“我们为什么生逢其时”——我们生长于繁华盛世,国家富强安宁,经济飞速发展,文化深厚繁荣,教育普及公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正如《奔涌吧,后浪》中所写的“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

我们还可以辨析“生逢其时”的态度的益处。“生逢其时”的态度可以让我们勇于挑战,敢于把握机遇,实现改变时代的宏图。同时,我们可以结合“生不逢时”的态度进行反向论证,指出“生不逢时”的态度只看到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处理好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3)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不负时代

首先,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其次,我们要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最后,我们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成为时代的创造者。



【参考范文】

论生逢其时



南朝梁,正是一个风云激荡、朝不保夕的年代,年轻的刘勰借住在定林寺里看书,忽而有感,写下了“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名句。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达则兼济一方,穷则《文心雕龙》,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刘勰是大时代中,人的其中一种写照,时代是一股波涛,沛然难当。有人被推着走,只能随波逐流;有人识时务者为俊杰,求变求通,称为一时之选;更有人谋得全局,切入时代,浪遏飞舟,求仁得仁。

染乎世情,系乎时序,往往是安分守己之人的第一选择,但此时人生的命途往往就不在手中了,一旦时运不济,只得低回惭愧、悔恨一生。

溥仪是清末的最后一位皇帝,但他好像这辈子都没做过自己的主,在辛亥革命中被逼退位,接受“辫帅”张勋拥戴而复辟,后来甚至还做了几年日本控制下的伪满皇帝。一生漂泊无定,只得在监狱中哀叹:“自由诚可贵,面子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

秋风未动蝉先觉,也有人能察觉时代变动,主动出击、兢兢自强。在经历国家危亡、诸多屈辱之后,晚清的读书人写出诸多悔儒冠而尊兵剑之作:周实诗云“四海寻仇凭侠剑,百年多难悔儒冠”柳亚子感慨“忍看祖国沦非种,苦恨儒冠误此身”陈去病则“宁惜毛锥判一掷,好携剑佩历三边”……后来这些爱国诗人共同举办的诗社“南社”,鼓动了民族的能量,成为了革命的火种。

更深远的思想者能看到时代的变化,偕行时代,奋力一搏。最近《觉醒年代》这部剧火遍网络,前赴后继、筚路蓝缕的先辈们的故事感动无数观众。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思想金声而玉振,在黑暗之年振聋发聩、开启民智,从石库门驾着红船,无问西东,一路向北,停靠西柏坡,开创新时代,真正以一己之力推动时代向前。真得赞一句:“斯人气尚雄,江流自千古。”

黑格尔曾说:“当傍晚黄昏的时候,密涅瓦的猫头鹰就会起飞”。这就是形容在一个时代终结,新时代开启的时候,警觉的思想者总能迎着浪潮击水,在时代中狠狠刻下自己的印记。

不主动、不拒绝,被动面对时代,有时候迎来的往往不是心中渴望的颜如玉,而是生活重重的老拳。思考社会、看破时代,跑在前头,奋力奔跑怎么样都是生逢其时。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舍我其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ee88579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