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精华

2023-04-22 07:32: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家思想精华》,欢迎阅读!
儒家,思想,精华



儒家思想精华--仁义礼智信 作者:山里人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仁、义、礼、智、信被称五常,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是指导人们举止行为的常理。

,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義),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说,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上面都有一个字,都是用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联系起来解释,字头,的繁体字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


子极为推崇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非常推崇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作为主要标准的。

,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即礼仪之规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写道: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制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加以规范,对在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乐治天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都符合的规定。这说明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已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占有着重要位置。

,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关于,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它,并且积极地加以提倡。历代贤人圣哲关于的强调不绝于书,甚至包括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里,也都强调的道德理念,都有关于的人性诠释和故事描绘。《左·僖公二十五年》记载: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说统治者有,是立国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201fe4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