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曾经的士大夫

2023-01-27 03:3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世襄:曾经的士大夫》,欢迎阅读!
王世襄,的士,大夫,曾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世襄:曾经的士大夫

作者:娜日斯

来源:《董事会》2009年第11

北京的老城墙没了,其实更没了的是那个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文化意趣,这个也只能在王世襄先生的书里匆匆一瞥了

前两年去一个朋友家玩,阿城老师说,这个公寓里藏龙卧虎啊,我说都藏了什么龙?听到几个名字,其中之一是王世襄,很令我吃一惊,因为我以为收藏了那么多明代家具的王世襄老先生一定是住在个四合院里啊,怎么会住在这么个城外的公寓楼里呢?后来才知道,王家那个有名的芳嘉园小院在文革中成为杂院,王先生的居住环境早已不复当年,收藏的珍稀家具也没什么摆放的地方。王先生收藏不少东西,可是自己不存钱也不以此卖钱,但实在需要个地方住。20世纪90代末一位港商象征性地出资200万元人民币买下王先生所藏明清家具79,代王世襄先生赠予上海博物馆,王先生则以此款买下现在的居所。老先生所藏的明清家具,随便几件的拍卖价就值一所房子啊。王家以前在城里的房子就不说了,现在北大附小称为北京极少数的园林式小学,本也是他家的一个园子,叫做王家花园

王世襄出身于清朝的几代京城官宦之家,到了清末民初其父亲又属于洋务派,而母亲方面是江南富家,母亲舅舅都是有成就的国画家,他小时候家里让他学英文上燕京,本来是说以后要继承父亲的外交生涯,当公使什么的。他上的是燕京大学,所以英文不错,家里又请名师,所以古文功底也佳。总之他是在北京二三十年代特有的那种中西合璧、南北贯通的文化中成长的,他之后,样的人再也没有了。

最早知道王世襄先生的名字,还是在汪曾琪、黄苗子等人写的随笔,说的是王世襄先生是做菜高手。汪曾祺曾说:“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曾是王世襄芳嘉园邻居的郁风则回忆:“王世襄不但买菜是行家,哪家铺子能买到最好的佐料也是行家。不但吃的品位高,做菜的手艺也是超一流。汪曾琪也属于旧式文人,自己做菜就十分好,记得听父亲说他太太在楼下跟邻居打麻将,他总会做几样小菜送过去。而王世襄先生往往是用简单的材料做出精致的菜肴,他家请客的海米焖葱是一绝。这些都跟逝去的很多东西一样,是只能听听而已了。用王世襄老先生的话说,现在首先材料就不行了,还谈何美食?

王世襄先生人称京城第一大玩家”,不过他自己好像并不认同这个说法,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很认真,不是玩。在王世襄先生的人生和著作里,我们能看到北京旧式士大夫阶层的文化情趣和生活方式,说玩,说研究,都不是特别确切,因为那个时代的人就是那么生活的,而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书本去了解那样一种文化了。王世襄先生或者研究的东西包括明清家具、古琴、竹刻、绘画、鸽子鸽哨、斗蛐蛐、种葫芦、养鹰犬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世襄先生燕京毕业赶上了日军侵华,他后来去重庆,在梁思成的营造学社研究古代建筑。抗战胜利后,他接受抢救国宝的任务,收回被夺重要文物、善本图书两三千件,其中不乏国宝,由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接收保管,可是这件事却成了他人生第一个厄运的开始。三反的时候被关起来调查他是否贪污,没调查出任何问题,可是故宫博物院也不要他了;到了音乐研究所1957年又被划为右派;“文革的时候下放干校……都赶上了。他不是生于盛世,而是生于乱世,然而他还能玩出这么多的名堂,找出这么多的乐子,晚年以玩家”“杂家”“学者”“收藏家”“鉴赏家”“美食家等等的名号闻名于京城。也只能说,文化情趣的力量多么强大,能够帮助人在乱世中有一份自我的天地。

王世襄先生最近几年出版的《锦灰堆》《锦灰二堆》《锦灰三堆》很受好评,很多人当闲书翻着看,其实好多东西我们现在都看不懂了,旧式生活的趣味也只能依稀领略。北京的老城墙没了,其实更没了的是那个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文化意趣,这个也只能在王世襄先生的书里匆匆一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4a8eec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