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2024-01-12 18:0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古代对教师的尊称》,欢迎阅读!
尊称,古代,我国,教师

我国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我国古代对教师的尊称有着悠久的历史。自远古至今,都对文学和学术界的老师表示敬意,并把他们尊称为“师”,以示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古代博学家历来是把教师称作“先师”、“列师”或“前辈之师”。据《论语》记载,儒家伟人孔子曾号召各地学子聚访讨学,以孔子为“先师”。《论语》中把教师称为“先师”,旨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符号。 儒家把“师”尊于后生,增加了其尊敬性。《大学》认为:“学者师之,以及门人。”这句话说明,学习是以老师为先导的。“师”的显贵地位表达出对教师的尊重。 诸子百家也称教师为“师”,并在其士大夫礼仪体系中尊敬老师。毛宗仁曾说:“念师诚可敬,毋妄辞我”,表达了尊敬教师的态度。老子说:“众人皆有师,吾独无师”,这种独立自主的思想,也表示了尊敬教师的态度。

敦煌莫高窟很古老,其背后也有着一种尊敬教师的文化。在很多壁画中,把其他人视为“徒弟”,把他们的导师,或者学院老师称为“师”,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其中也蕴含着着重尊敬教师的精神。

今天,我们也把老师尊称为“师”,表达它无可替代的尊敬之意。“师”,不仅是普通人对老师的一种尊称,而且也是文学和学术界一种固有的尊称,它们充满了深沉而传承永久的文化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684ab1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