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案例分析

2022-04-05 21:20:0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验研究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案例分析,实验,研究

一、前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小 例子1-1:一作文实验的实验设计

一位语文教师深感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于是设计了“情景作文”方法在班上试行,经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作文质量有较普遍的提高。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前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例子1-2:范文在习作训练中的作用

某学校4个班149名学生,先让学生写作文并评分,然后给学生提供范文模仿,让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理解范文,然后进行仿写。对仿写后的作文进行评阅,比较两次作文成绩的差异。

自变量:学习“情景作文”的方法 因变量:作文质量

准实验,多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训练前作文能力。 特点:增加了一个前侧;单组、无对照组;不是随机试验

例子1-3:学习方法指导的固定组比较实验 某校2个班,在第一班由教师每周上1节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第二班不开展任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一学期结束时,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自变量:是否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因变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 准实验,单因子实验,自然实验

条件控制:作业练习时间统一,一学期。

没有进行同一教师教学,没有统一测试入学前能力和情况。 特点:有对照组;不随机和随意分配

对照组







前测



二、准实验: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有所加强 例子2-1:记数教学的结构—定向教育实验

某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各41人,实验班按照实验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对比班按照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进行万以内计数教学; 自变量: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 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作业练习时间统一,统一测试入学前数学能力和智力情况。

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比班因变量增值比较,即O2-O4 (O2-O1)-(O4-O3)对两组增值分数平均差进行t检验以考核其差异的显著性。 特点:不等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有前后测、控制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前后测O1XO2;O3-O4


例子2-2:榜样和强化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某校一个班40人,在实验前,老师连续411次)测量学生的 诚信观念,然后施加实验影响,即老师在1周内每天给学生介绍一个讲诚信的故事,当学生作出正确道德判断时,立即给予表扬(强化)1周过后连续4次(11次)复测学生的诚信观念。统计分析:比较前4次和后4次测试的结果是否 连续,如果有跳跃上升,则说明实验处理有效。 自变量:对诚信观念做出的反应 因变量:学生的诚信观念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统计分析:比较前4次和后4次测试的结果是否 连续, 准实验,自然实验,单因子实验

例子2-3:自学、讲授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数学老师试图比较学生学习新课时使用三种方法的效果,于是在所教的同级三个班进行比较实验,第一个月,一班采用自学法、二班采用讲授法,三班采用讨论法,第二、第三个月各班转换教学方法,在每个月结束时测试学习成绩。统计分析:比较各班使用不同方法的学业成绩,即计算3个班用同一方法所得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检验。 自变量: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变量:分段数学成绩;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

统计分析:比较各班使用不同方法的学业成绩,即计算3个班用同一方法所得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检验。 自然实验,单因子实验,准实验

特点:平衡设计:周期性一系列的测量

对照组



前测



三、真实验:能随机分配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因素 例子3-1: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的实验

假设:系统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处理: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6种应用题解题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1节课,720节课。控制组不讲,只做同样的练习。

因变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操作定义:等值数学难题测验) 自变量:解题思维策略

条件控制:随机取样;同一教师教学;

前后测相同(等值难题,测验时间与要求前后一致)练习内容相同。

统计分析: (O2-O1)-(O4-O3)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成绩平均分数参数进行t检验(前测随机等组处理)

例子3-2:电视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

某校初一2个班,按照入学成绩分成两个等组,随机指派一个为实验班,在实验英语教学中使用电视教学,而对照班按常规进行教学。其他条件均相同。一学


期后,进行后测,比较电视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 自变量:不同的教学方式

因变量:不同教学产生的效果;

条件控制:同一教师教学,同等的成绩,统一测试入学前英语情况。;前后测; 统计分析:比较电视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 真实验,单因子实验

特点: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试设计:两组都有前后测

对照组 前后测 随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6eb32b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