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贺年卡的历史演变

2023-03-08 12: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贺年卡的历史演变》,欢迎阅读!
贺年卡,演变,古代,历史

【大历史】

古代贺年卡的历史演变



随着中央禁令的推行,新年期间,公款购买贺年卡的行为几近绝迹,更多的人采用电子贺卡的形式传递着朋友间的情谊。历史上,贺卡在汉代已出现,其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最早为木质名刺>

贺卡始于汉代,当时是木制的,称为名刺。有许多当官的因为投刺的太多,为免受干扰,干脆在门外挂个箱子(相当于现在的邮箱)用来接收各方投刺,称为接福。到了宋代,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词写到名刺上,从此名刺开始有了贺年的性质。

贺卡可以沟通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往往以短句表达,久而久之,贺语出现言简意赅、互送吉语等特点。南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即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指恭贺新年。 <宋代现商业邮递>

贺卡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由于士大夫交游广泛,四处登门拜年费时又费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一定亲自前往了,而是派仆人拿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始。《游宦纪闻》还记载,每逢冬至、



1


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载。 <明清时出现拜匣>

唐宋以后贺卡被称为门状飞帖。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不敢使用金箔,而是用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

明清时期,贺卡又叫红单贺年帖等。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故发明了拜匣,其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到主人后,仆人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亲自取出。(综合北京青年报、中国网)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84c8c004a1b0717fd5dd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