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常考题材: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2-12-16 10:1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古诗常考题材: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欢迎阅读!
羁旅,故园,思乡,古诗,何人

古诗常考题材: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材特点阐释

内涵

特征

标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等情感的诗。

①标志中多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称。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西楼、高楼、流水、井等。

内容

内容 情感

情感

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或表达人生的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常用 手法

②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对写法。诗人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却不进行直接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 链接 代表 作品

杜甫《登高》、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韦应物《闻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晏几道《鹧鸪天》、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此板块中的代表作品部分已在不同版本的不同学段材料中学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文学常识]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玄宗开元初为荥阳主簿。马怀素请校正群籍,王湾参与集部的编撰工作。书成后因功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诗作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对偶点题。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照应。

通过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哲理句。“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诗人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 译文: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城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案 “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案 (示例一)“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简要分析“正”“悬”两字的妙处。

答案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比拟手法的运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表现了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b904f0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