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节能力

2022-07-09 01:0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节能力》,欢迎阅读!
调节,具备,素质,自我,能力



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节能力





1.敏锐的认知能力

(1)具有轻松、乐观的态度,富于直觉,对环境有敏锐的感受力,可以觉察到别人不易注意的现象,并对它有洞察力,心理适应性强,愿意并能够接受新事物,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自己积极进取,乐于探索,对各种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2)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深信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价值,有较强的自信心,有控制调节自己情感和行为的能力,以及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自我鼓励,增强自信心

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对于处在求学阶段的大学生更是不可避免的。用生活中的某些哲理和思想,鼓励自己同痛苦与逆境作斗争,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最小化,从而从痛苦中振作起来,度过难关,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折磨。

3.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大学生能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系统地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和放松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适当增加《心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使大学生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明确方向,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环境,加快人格成熟,将起到积极作用。

4.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学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体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自我完善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主动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

5.自我暗示

依靠语言、意志,自己向自己发出暗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克服不良情绪有很大的作用。如果能经常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调动积极良好的情绪,就可以克服和抑制悲观、痛苦、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要心能静下来,就会排除杂念,平静放松,专心致志,自我暗示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对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安排上,先开设讲座,涉及心理学等学科,讲座之后进行团体辅导,同时针对一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对出现情绪问题、思想障碍的同学,推心置腹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同情,同时又要疏导抚慰,采用情绪心理疏导、认知调整和行为指导等方法、步骤,分析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正视环境和压力,支撑他们的精神世界。

第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改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引入健康新观念,把人格观念和素质观念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增强他们的自我认识,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第三,人际交往的知识、技巧、能力的训练。不会在社会中交往的人,必定影响他的生活与发展,所以人际交往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和本领。采用交往能力培训为主,传授交往知识为辅,结合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展教育。采取强化的训练方式,对他们的责任心、信用、合作、自主等人格特征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塑造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建立起协作型人际关系,为跨入社会做准备。






第四,进行养成教育。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在简单的说教中形成的,也不是在一两次的活动中形成的,需要在多次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中才逐渐培养形成。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能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克服自私懒惰的不良行为;组织经常性的公益劳动活动;培养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格,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形成遵纪守法的优良作风。

第五,促进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和增强。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成人感变得越来越强烈起来,独立感、好胜心、自省等自我意识倾向也迅速发展。把目光朝向自我,开发新的内心世界,探索、认识、评价自己,能从广阔的范围来准备自己、发展自己的强烈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d49abc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