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2024-01-14 04:54: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欢迎阅读!
创设,情境,有效,教学,如何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陈榕红

一、有效的教学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而学习动机最现实的、活跃的成份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采取有趣、形象多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沉浸在趣味和欢悦之中,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一位教师创设了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分饼的问题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路上,一户人家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烙饼热情地招待他们。猪八戒把一个饼平均分成的两份,并快手快脚地吃了其中的一份,孙悟空也把另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吃了其中的两份。这时,猪八戒见孙悟空吃的份数比自己多,就大声嚷道:猴哥,你吃了两块饼,而我只吃了一块,我也要再多吃一块。”“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的说法正确吗?究竟谁吃得多?”

话音刚落,下面就议论开来,学生兴趣浓厚。老师也就自然导入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中来。

此案例中,原本枯燥无味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它吸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

小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完成。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为此,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同时还要适时予以必要、有价值的引领。 例如:有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1/8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


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知识的积累,归根到底要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以上的教学情境设计,既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

三、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趣中质疑,疑中生思

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给学生创设投篮情境。 师:班里要选一人参加投篮比赛,有三人报名。请同学们根据他们平时的训练,你认为选谁更合适? 姓名 朱军 李小明 王亮

投球个数 20 10 25

投中个数 17 8 21



1:我认为选王亮去最合适,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2 :我认为不应该这样想,他们三人的投球个数不同,不能只看投中个数。

学生的质疑,让大家遇到了认知冲突,产生解疑的强烈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解释。

案例中创设了这样一个质疑情境,从中设下悬念,制造冲突,让学生不断生疑、发问、去探究解决,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变被动,变苦学乐学,变学会会学 在这样的探究性情境中,其创造个性得以倡导。

四、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为合作交流的提供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e5edfc941ea76e58fa04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