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原文、赏析

2022-05-03 23: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借问,同乡,赏析,原文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出自唐代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原文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创作背景: 赏析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

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2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ffb959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