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简析

2022-04-11 18:3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简析》,欢迎阅读!
作文题,简析,福建,高考,2013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简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引用诗歌类(关注人生、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顾城,《忧天》,夜空,惊恐,引力,流星,漂浮,自由,树根,深深,扎进,地层。 材料特点:引用诗歌也是材料作文中一种常见的引述材料的形式,福建试卷引述的是顾城的诗《忧天》其主题含义很集中也并不难于理解,只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或是扩展的空间会窄一些,恐怕要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审题立意:挣脱“地球的引力”“会变成流星”“在天宇中飘行”,这虽然在事理上说不通,但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是明白的。就是说事物或人不能完全没有限制和束缚,否则就会失去一定的生命或生活的轨迹。“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说生命或人生要根植于大地,要有固定的根基和一定的生命花期。前者说的是人或事物不能追求无限制的自由,后者是说是人或事物要有根基要有限制和约束。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自由与限制”“扎实与轻浮”的老生常谈的主题。并且诗意的本身就是一个限制,它否定了“自由”,肯定了“限制”,这恐怕不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

(一)星星要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否则,如果进入大气就会粉身碎骨散落成流星。帆船要在一定的航道上航行,否则,如果陷入茫茫无际的大海,就会变成孤独无助的生命。学做一棵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大树吧,只有先扎下坚实的根,才能分蘖出繁茂的生命。

(二)每个人都向往追求自由的生命,然而,自由并不是一段无拘无束的旅程;每个人都向往如白云一样舒卷自如地航行,然而,舒卷自如也定然会马上漂浮得无影无踪。无论是“枪榆枋而止”的“学鸠”还是“背负青天”的大鹏,也一定是“有所待者也”“有所待”就是有所要有所依托,有所凭借,有所限制。

(三)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一种约束的力量。河流需要有河岸的约束才能自由流淌,鲜花需要有季节的约束才能自由地开放,风筝需要有引线的约束才能迎风飘举,理想需要有正义的约束才能不发狂。自由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总体含意]作为地球上的生命,要依附地球,深深扎进地层,这是历史形成的传统状况和认知,但是在现实中萌生一种时尚:脱离地球,追求绝对的“自由”——结果将成为无依无附飘行天宇的流星。应该拒绝这种时尚,回归传统。

[最佳立意]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例如面对“引力”与“自由” [局部含意]例如:题目材料出自顾城的诗歌忧天,是不是可以联想顾城最为我们熟知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不是可以联想顾城诗歌风格的演变,他的书法、绘画和其他朦胧派诗人?是不是可以联想对照庄周、李白和苏轼?是不是可以联想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不是可以联想顾城的人生历程,他的出国、婚变、杀妻和自杀?如果引出如下感悟或联想——我仰望着夜空,它是那样庄严圣洁,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人类终将摆脱地球引力,如同流星,让心灵在天宇栖息、依偎。哦,当然!为了获得这种自由,我们要脚踏实地,深深地扎进地层——行不行?…… [阅卷指标]拒绝无依无附的“自由”,深深“扎进地层”


[选材空间]地球流星、树根地层、神舟飞天、蛟龙潜海、个性培养、孩子成长、切断勇气、出错纠错、事大事小、水任方圆、接受放弃、生活平衡、手机使用、权衡归还、盐卤点制、飞而知之、干扰蝴蝶、梦想未来、意愿选择、沉沙成珠„„由历史到未来,“放纵‘自由’或拒绝放纵”无所不在。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朱大可:

福建省用顾城的诗歌做命题,也可以视为一种进化,但顾城的诗句应该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是我,我就选择顾城的诗句作为考题但可以选更好的诗句,比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句子多好,哲理非常明快,句式非常简洁,也有深刻的寓意,比现在引用的那个好多了,那个太杂乱,它的句子一点都不干净。

福建还有自己的诗人,像舒婷,她的诗句,也可以拿来做文章。今年选择诗歌是一次突破,但选的句子不够好,这是一种遗憾。

语文出版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有记者问看了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我答:如同这连绵的夏天的雨,忧郁极了。一是题材远离现实生活。二是立意拘泥狭窄空间。三是思想浅薄之至。四是抑制学生思考、想像和语文多方面能力展示与发挥。总的印象:勉强给60分吧。唉,高考学生作文呵,让我拿什么拯救你?

看了一年又一年语文高考作文题,让我更加坚信:当下孩子没问题老师有,老师没问题出题的有,因为高考是指挥棒呵。高考出题者再这样年复一年的下去,不毁掉中国语文教育才怪!语文教育的唯一出路就是回归语文本来面目,找到出发原点,教真真实实语文,考真真实实生活! 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 陈成龙

“从提供的材料看,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仍然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陈成龙老师说,从审题上看,今年的高考作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善于抓关键词语,进行挖掘、提炼,把握材料的内涵和主旨,选择最佳切入点。

陈成龙老师认为,这种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开放性,至少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但把握主旨仍是关键。比如,从关键词“惊恐”“引力”“飘行”“拒绝”“自由”“扎根”等词语中,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要有追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万千世界,要勇于拒绝各种各样的诱惑”“若想成就一番作为,需要脚踏实地”等。(东南网)

福建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薛章辉

“今年的作文题目很好,涵义深远,考生可写空间很大。”薛章辉老师说,从审题上看,最佳切入点是深刻领会材料的内涵和主旨,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挖掘、拓展,找到写作切入点。 如何写才有可能拿高分?薛章辉老师举例说,抓住内涵主旨是关键,“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的自由是不可取的,要做“深深地扎进地层”的人。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理想太高远,实现理想要扎实去努力”“成功需要束缚”“自由是相对的”等等。(福州新闻网) 著名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

今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题材很好,能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 “文章是主体情感的体现,不是只有观察生活就够了。”孙绍振对记者说,一味地模仿现实不好,太写实的内容,会变成机械唯物主义的惯性,窒息考生的想象力。(人民网)

福建省泉州五中 教师 张曦林

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人民网)




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点评一:

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福建已经连续四年出这种题型,可见该题型有一定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学生临场审题的能力。

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现代诗为材料,先表达诗人担心失去引力的“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的流星和扎根土地的树根作对比,得出诗人自己的观点:拒绝自由,扎根实地。语言浅显,主题不新,考生可以不必“惊恐”

不过,从题目所选用的这段材料来看,有几个问题尚需斟酌:

其一,流星是失去引力而成为流星吗?首先,任何物体都受引力所制,地球失去引力,允许假设,但流星恰恰是某优游状态下的星体受到另一星体的引力牵引而脱离原有轨道,划过天空,为我们所见,才称为流星的,所以“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成为流星”一句不合事理,甚至语义相反。

其二,在天宇中漂浮的自由,和扎根土地的扎实,并非一对相反的概念。“自由”和“限制”相对,如诗中的“引力”的牵制所示;而“扎实”和“轻浮”相对,如诗中的“漂浮”所示。这样本诗的主题就包含了是自由与限制、脚踏实地和轻浮漂浮两组关系,而“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意做一段树根”一句就逻辑不清了。

其三,假如有考生认为,我就是要追求没有引力、没有限制、无牵无挂的生活,不可以吗?虽然这种生活难以达到,但不能羡慕、不能追求吗?庄子不就在追求一种“无所待”的“御风”境界吗?所以,本诗“我要拒绝这种自由”的立意指向让那些不苟同材料观点的考生畏葸不前,有强人所难之嫌。

等等。

本题选用一段现代诗为作文材料,本来可以使国人为之一亮,希望在无趣、无情的高考试卷上留下一点久违的诗意,不料,这段不知出自哪位名家高手的诗歌,不仅极其浅白、缺少诗味,而且还有学理上的缺陷,令人难以卒读,哪里还能写出什么诗意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351bf3172ded630a1cb6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