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适应性考试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

2022-12-31 12:3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省适应性考试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欢迎阅读!
文学类,适应性,语文,解析,文本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国文教员

金克木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 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 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 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介绍国文教员的教学特点)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国文教员能选出好文,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话, 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 ”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 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

(给我印象深的课之一:国文教员教授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

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许多 人站着。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有一篇是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 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 即宣布下课。

(给我印象深的课之二:国文教员教授《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并对我们提出希望: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 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 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

(给我印象深的课之三:国文教员教授《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和两首李后主、两首苏东坡的词,提出有见解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 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 这个“立”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


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 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 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文人,大手笔。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

(给我印象深的课之四:国文教员教授《鸿门宴》并借助此文告诉我们看书作文,必要用心思) 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 文本二: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essay,那种散文的标准 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 “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通过自评,说明文本一是小说)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文,集为“化尘残影”随笔集, 附自评。文本一《国文教员》为“化尘残影”之一,文本二即“化尘残影”自评。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文教员在教科书之外自编讲义,在课堂上又往往“随意谈话",文章重在塑造他潇洒率性的先进知识分子形象。

B.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的“发挥”,不但有他本人对诗文的独到见解,而且含有指点学生读书作文的方法。

C.这篇“闲谈”文章回忆国文教员的课堂言行,清淡中有深意,其行文体现了国文教员潜移默化的影响。

D.尽管也曾因为文字而经历波折,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作者始终对引领他走上文字生涯的国文教员心存感念。

解析:选D,这是一篇小说,文章中的“我”,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元培《洪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轲”,既表达了 “五四”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

B.《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是精彩的白话小说片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来渲染王小玉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37d513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