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美食·智慧范文

2022-12-24 19:3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美食·智慧范文》,欢迎阅读!
观后感,舌尖,中国,范文,智慧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美食·智慧范



美食·智慧

——《舌尖上的中国3》观后感 金茵中学小学四年级二班张钧硕

寒假里,我观看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其中给我印象最厚最深的是第六集M《酥·奉上一桌点心盛宴》,特别是里面介绍北方面点的部分。

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善于用食物来传达情谊的。点心,是中国人饮食生活中最为温情的部分。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不同的食材构成了精巧别致的中国点心。它们与历史相连,与民俗相通。酥酥软软的点心里寄托着中国人鲜明的心思。临沂济宁崂山少山村的面点高手郭秀青阿姨,做了三十多年的馒头。她谈的面点栩栩如生,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还原产相信了小麦原产于西亚,在大约4500-5000年前才进入的中国北方地区,但是在唐代以前人们很少老百姓吃。最初对小麦的做法是整粒蒸,整粒煮,但是不好吃。石磨的出现才把小麦带入了中国人生命的时光。碾磨经过碾磨接著的小麦摇身一变,终浓墨重彩登上惟有了中国人的餐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人生重要阶段的尼奇基。满月、定亲、祝寿,都会用红布虎皮包裹着用面塑造的心意,有了童年的味道、爱的味道、团圆的味道。这使我想起了以前回妈妈故乡的老家胶东,都会吃到的大馒头,跟这个几乎是一样的呢。

唐宋时期,以为食材的各种面点开始大量出现,最极致的是上流社会点心,如贵妃饼,萨其马。还有番茄酱用面粉做成的各种蔬菜—面果儿,造型逼真,吃起来跟片儿真的水果是一个味儿的。这个是面点大师王志强研究十几年做出来的,太了不起了。


有人形容,糕点就是拿着面粉作画。好的面点师,做出来的不只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而是挥洒自如间傲然挺立的一件件艺术品。这艺术品,凝聚了面点师们的智慧与付出,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研究、实践,才有了这些如此生动活泼逼真才的美食作品。 我热爱美食,更热爱富有独具创造力的伟大的中华民族。 指导教师:崔倩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金茵小学四年级四班刘俊瑶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刚开始听到《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它只是个关于料理节目,就看密序才知道它不仅描述了美食,更重要的是讲述了美食背后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

第一期主要讲了器具篇,中国烹饪器具一路走来发生了很大的飞跃,经历了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濮阳三门峡基本特征的穿山灶很有特点,一个灶台七个锅,油炸炖焖还能保温,甚为能够很快做出当地十分有名的十碗席。还有章丘铁锅,需吞锅需要大大十几种铁锤工具,三万六千次的锻打,才能锻造出一把合格的章丘铁锅,用它做出来的炒鸡蛋不用蒸好仍旧依然不粘锅,就连妈妈都想尽办法买一口章丘铁锅呢!

还有那些传统的官民美食,比如,天津的煎饼果子,看似很平常的食物,要想把它做的口味独特,制作者也是需要花费很多武打编辑者的,酱料中会香料与绿豆的比例,面糊中小米与绿豆的比例,都是有讲究的。如今许多人经过自己的努力,让煎饼果子成为了市井百姓中最喜欢的早点。

北方人都喜欢糕点,点心,想要做的让人能有食欲,就要想很多办法,把普通的点心做奶茶的不那么普通。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3c5823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