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2022-08-07 02:1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欢迎阅读!
王昌龄,左迁,李白,赏析,龙标遥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 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 安供奉翰林时,

寄以慰藉的好诗。

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 李白在长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 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

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 友人。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 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 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 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



(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 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 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

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

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 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 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使之同样具有感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 意同,意即一一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 总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

“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 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

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 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3c61e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