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特点与趋势研究

2023-01-08 11: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特点与趋势研究》,欢迎阅读!
立项,中华,近年,特点,学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特点与趋势研

作者:何心

来源:《考试与评价》2016年第04

[摘要]中国文化是华夏民族历史实践和思想情感的智慧结晶,既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易辞的历史责任。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了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这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传播中国学术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中国文化走出的重大举措。该项目代表着我国文化外译的最高水平,本文立足于对该项目近五年的立项特点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力求找到文化外译的发展方向,及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式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外译 外译项目 发展趋势 一、研究背景

为了不断开拓关于翻译研究项目规划与设计方面的新课题,本文对新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进行系统梳理与客观分析,所得数据有利于客观认识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总体状况,把握中国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也有助于客观评价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走向,从而提高翻译研究选题、设计、实施的针对性与策略性,充分保证文化外译的顺利实施,提高文化传播的质量,最终提高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 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特点 1“中华学术外衣项目立项数量激增

2010年设立起,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增长迅猛,近几年年年均增长幅度为88%,反映出国家对中华文化对外宣传的大力扶持,这也是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的趋势。自2010年设立该项目以来立项数目逐年递增由第一年立项十余项到201493项,2015年立项数目已经达到了114项。国家对文化外宣的扶持力度由图1中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数目的激增可见一斑。 2.“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学科分布

经济学比重最大(理论经济与应用经济合计达24%),其次是哲学、中国历

史、社会学法学等,但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尚未进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这些学科应该成为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关注的对象。(见图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讨论

上述数据显示,翻译活动的作用日益突出,对翻译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逐步成为各领域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表现为国家级项目数量持续增加,翻译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也预示着翻译研究未来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翻译研究的主体是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研究人员,其他组织(如政府部门、市场机构等)参与程度明显不足。这种研究体制

的弊端非常突出:由于研究人员教育背景与学术兴趣的影响,翻译学术问

题比重较大,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导向的咨询型研究严重不足(如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翻译市场规范、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政策等),翻译研究的社会效应不明显,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阻碍了信息沟通、成果互享,难以形成有效的学术共同体,无法保证科学研究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

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发展对策

做好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工作,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这也是做好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工作需要注意的。一是要进一步优化中国文化和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地域结构,力争有更多的图书进入欧美主流发行传播渠道。要通过译介我国优秀学术著作,深入说明中国实际情况,破解国外对中国的模糊认识乃至妖魔化认识,反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果海外出版,将对消除关于中国的误解、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在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发展变化时要具有对中国文化的充分自信。

长期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西方向我们直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较少,似乎我们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东西。其实不然,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很好地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的魅力更是不可低估。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在这方面要树立对外展示中国文化的良好品牌。

三是要努力提高走出去著作的翻译水平,克服翻译质量不高的瓶颈问题。

当前中国文化和中国图书走出去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翻译水平不高,一些译作外国人读来感到很蹩脚、不好懂。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特别是中国文化精品和学术精品,更要组织好翻译工作,真正达到信、达、雅的程度。这就需要专家学者、翻译家、出版社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应在这方面作出表率,达到较高的翻译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结语

翻译研究未来应该合理协调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国家需求等方面的关系,强调对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市场的社会作用,更要紧密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满足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过程中提出的新需求,扩大翻译研究的社会影响力,确保翻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44397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