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背景是什么

2022-10-21 16:5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背景是什么》,欢迎阅读!
五日,端午节,来历,五月,背景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背景是什么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来历背景是什么

6月盛夏草长莺飞,一个端午节增添了不少热闹氛围。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是爱汇网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午节两千多年来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更需要被延续。之后,吴越之地春秋,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说,这个季节,正是阴气下降,阳气猛然上升时,也是人易生病之时,古人便采集艾叶等草药,希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乌丙安认为,过分强调端午节的地方性内容,夸大其政治教育的,都会使普通百姓不了解端午节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

最被认可的是纪念屈原说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者,初也,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恶日禁忌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


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纪念孝女曹娥说

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纪念伍子胥说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6d5907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