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河简介

2024-04-02 00:2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丹江河简介》,欢迎阅读!
江河,简介



丹江河简介

概述丹江,古称丹水、粉青江,发源于秦岭地区(陕西省商洛市西北部)的凤凰山南麓,经由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于荆紫关附近(商南县汪家店乡月亮湾)出陕西境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向南在湖北省原来与汉水交汇的地方注入丹江口水库。商洛市城区到丹江龙驹寨河段俗称“州河”,龙驹寨至河南省荆紫关河段俗称“寨河”。支流有老灌河和淇河。全长443公里,为汉江最长一支流。

丹江通航历史渊远,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已经通航。航道上至陕西龙驹寨,下达湖北老河口,顺汉江又可入航长江,是我国古代长江地带通往古代长安的一条重要水路交通枢纽。

明、清时期的丹江航运日趋繁忙。鼎盛时仅在荆紫关码头每日泊船百余艘,帆樯林立十余里。近代随着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工具的兴起,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渐堵塞,目前仅在丹江口水库通航。

江名由来因传说尧的长子丹朱死后葬于此地而得名。一说是战国时代长平之战后,秦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史载当时“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另一说是相传因产”得者多寿”之“丹鱼”而得名。 丹江历史

丹江两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沿岸发现有一万年的恐龙蛋化石和50万年前的大象门齿化石以及20余种古脊椎动物化石。还发现有猿人牙齿化石和3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余处古城遗址、20余处大型古代墓葬、残留一些古建筑群。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秦晋伐郡”“秦楚丹阳血战”等战役在沿岸发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的早期都城——丹阳,很大可能就在丹江沿岸的龙城。丹江后靠商洛险地,前可窥荆、襄一带,东北可下宛、洛,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煎茶记》称丹江为“天下名水”《陕西通志》卷8载,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20种,丹江为15.《续文献通考》称:大禹曾到商山治水(治理丹江),并得真行字所18《九畴书》《灵宝五符治水真文》方取得九州治水之成功。而且将佐禹治水有功的契封于商山,即历史上有名的古商国。翻检《禹贡》得知,丹江始航时间当在春秋战国之前。《唐书》载丹江为唐“贡道”,是丹江航运之鼎盛时期。然丹江自古多险滩,龙驹寨到竹林关,名“流岭峡”或“日月峡”,谷底狭窄,乱山夹峙,奔流若沸,系丹江著名的险段。寨河船工,有《没奈何,走寨河》之歌吟传世:没奈何,走寨河,纤锯身,石割脚。厘局船霸催命鬼,捐税更比石头多。没奈何,走寨河,眼流泪,口唱歌。水贼绑票抛深潭,要寻尸首鱼腹剥。

寨河故险,然险境自古有历险之情趣,正是弄潮儿大显身手之所,恰系探险旅游之好去处。何况如今有诸多水库,以调节水位,绝无大险之虞。可谓:艰而夷,危而安,有惊无险,自古漂流与丹江者,不乏名人。唐代李白荡舟丹江上仙游娥溪后吟道“横天耸翠壁,喷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次春光发。溪旁饶名花,石上有好月……,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白居易泛舟丹江之后有“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杜牧漂流丹江后所写《丹水》何事苦萦迴,离胸不自裁。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宋代,贬官商州550日的大诗人王禹称泛舟丹江后亦写有一首《丹水》:瑟瑟复潺潺,朝宗去不还。和云归汉浦,喷雪下商山。影浸仙娥面,波涵织女鬟,饮猿清满掏,渡鹿冷浸斑。北润深通洛,东奔险叩关。灌园萦似带,漕皑曲如环。夜枕惊幽梦,秋汀照病颜,玉膏分地脉,银汉落人寰。漱石藏青鲤,崩沙聚白鹇。村桥微雨后,岸树微雨后,岸树夕阳间。翠涨新萍绿,红浮败叶殷。贰车时濯足,来伴钓娥、翁闲。

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北谒太华之后,南朝武当.即由洛南县经老君峪,自龙驹寨起


航,漂浮龙驹寨一下丹江全程。《徐霞客游记》是这样记载丹江漂流的:“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其情其景,与通往“世外桃源”的武陵古溪别无二致。著名学者陈寅格教授,《桃花源记旁证》中指出:商山即“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的主要依据”

1958年,丹江水库开始兴建,其枢纽工程建在丹江和汉江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拦截了丹江和汉水两大水系。库区碧波荡漾,群上耸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优美迷人。库区的最窄处只有几百余米,两岸群峰嵌错削壁摩立,惊险壮观,乘着客轮即可将两岸景色一览无余。此带依势形成的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被称为“丹江小三峡".小三峡延伸30余里,山重水复,山险水碧,是游人领略山川胜景的理想之地。过去小三峡湖面渐宽,最宽处的水面达20余公里,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极目无涯,被人称作“小太平洋”,对游人有极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内地客人到此,总是有一种来到海洋的新奇感觉。看着一望无际的湖面,但见水清如碧,轮渡帆影,鸥翔鸟飞,给人无尽的联想和乐趣。库区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质纯洁,鱼类资源丰富。能够开发旅游观光、疗养度假、水上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在丹江沿岸,届时淅川境内将丹江水引到北京、天津等地,解决我国北方的水源不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旦实施,丹江水库的旅游开发将会日趋热潮。

水库两岸古文化相对集中,楚文化遗址尤为丰厚。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地。楚始都丹阳故址的龙城、规模巨大的下寺春秋楚墓群等文化遗址很有社会影响。系列开发南阳的楚文化旅游资源,也是开发丹江口水库旅游事业的一大优势。此外,水库岸边的千年古刹香岩寺规模可观,内容丰富的下王岗新石器遗址,沿岸众多的泉流象“五泉汇流”“刘家泉”“黄龙泉”等等,都有较好的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

下寺春秋楚墓群在丹江口水库的最宽处的下寺码头一带。1978年被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了28座墓葬,还有陪墓葬和车马坑,出土文物达七千余件。该墓群中最大墓葬的主人是王子午(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曾为令尹(宰相)墓中的陪葬品青铜器、甬钟、列鼎、编钟、石排萧等均属稀世珍宝。该墓群中出土文物之多、造型之精美,实属罕见。该墓群配合丹江口水库开发楚文化旅游资源,前景可观。

香岩寺周围的自然景观优美迷人,和古寺相映媲美。环绕寺院的竹园面积达500余亩,竹木茂密,古树参天,古塔点缀,别具魅力。竹园旁的珍珠涌泉的涌流涌动,若串串珍珠,很耐观赏。双石洞里寺院不足1000米,绝壁上形成两个形状相似的石洞,洞内雕像精美。过去双石洞顺山而下,到自然胜景叠错的水磨沟一带。险峻雄奇的羊洞山山腰涌出一泉,流如涌,化作数道,顺山腰流下,或流入草丛,或泻与石壁,流过一处石崖,使石崖形成了精巧细腻的水钟乳石(石帘洞),泉水散漫与水钟乳石上,“乳窟龙珠侧挂,萦回满地奇葩”浑然天成。过去水帘洞到一峡谷处,形成传说中的“孙膑看桃园”胜景。绝壁之上有一小巧玲珑的石洞,洞内乳石奇秀,细腻精湛,里面原有孙膑塑像。下面有一平面,传说就是当年孙膑看的“蟠桃园”“蟠桃园”下面是一处崖壁,壁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锈石和钟乳石,似人似兽,粗犷豪放,朴实壮观,令人赞叹不已。离洞不远有一溶洞,称作“羊山三穴洞”或大峪洞天。洞在山腰的绝壁处,远视一个洞口,实则分为三洞。东洞小而浅,但攀登艰难。西洞呈垂直装又一分为二向前延伸。一洞长约百米,另一洞斜插向上,时陡时缓,时窄时阔,石态复杂,变化万千,到处可见姿态各异的石锈石,极耐观赏。洞内上行200余米,有一狭窄出口,人可攀石壁出洞。出洞后俯视,但见危石列嶂,峦岫叠错,小道一线,景色十分诱人。

丹江漂流

1991年,开设丹江漂流,漂流现分三段,在丹凤县境内两段:上段自棣花二郎神庙下水,至船帮会馆登岸,全长15公里,江阔流舒,古人曾有“森森清江下急流”“帆通汉水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9207b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