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主要根基是感性体悟 一辩立论稿

2022-04-11 23:22: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的主要根基是感性体悟 一辩立论稿》,欢迎阅读!
立论,体悟,根基,感性,道德

谢谢主席,大家好

在开始论证之前,我方想要先界定以下前提:

第一, 道德是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三方面构成的。它固然是对人社会性的自

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简单来说就是社会性的产物),但社会毕竟是由我们个体组成的,道德也是要作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 什么是根基,根基就是根源、基础、使之实现的前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煮饭的这个过程固然重要,可是重要并不等于根基,此处的“米”才是主要根基啊。



在明确了这两点之后,下面我将从下列三点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从道德的根源性出发,道德意识起源于感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思维运动的第一形式就是感性。那么对于道德内容中原则规范的层面上看来,一方面,规范是通过人们对现有现象的收集、整合、分析而得的,例如子女要孝敬父母,是因为人们从子女变成父母之后,对于父母的爱能感同身受,然后通过理性思考总结出道德中的孝道。从这里不难看出道德的主要根源还是在于我们一种内心体悟的感同身受。另一方面,道德规范具有其滞后性,那么在此规范形成之前,肯定是先有这种现象存在,并直接被人们认知并内化,这种过程正是一种感性体悟。

其次,从道德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性来看。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何以让道德成为可能性,即道德行为如何实现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道德,需要感性体悟的认识内化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我内心认可了我才会去做。否则无论再贴多少公益标语都是枉然。天我们接触到两个词: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基础是什么,使之实现的前提是什么,是为。在这里,不管是运用“勇”的方式还是“智”的手段,是经过我们的理性思考得来的,但其主要根基还是在于我感性体悟内化于心的驱动力促使我们去“为”啊。

最后,结合我们现在日益发展的社会来看。今天,人们不缺乏理性思考,但我们道德的精神世界却面临危机。不是说理性思考使得道德下滑,而是感性体悟的缺失令人冷漠。也不是我们思考得不够多,而是我们的心还不够热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f5cad3941ea76e58fa04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