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方能游刃有余

2022-04-21 13:1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积累方能游刃有余》,欢迎阅读!
游刃有余,积累,方能



积累方能游刃有余

文章要言之有物,立意高远,就必须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如何才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写作素材?怎样才能做到熟记成诵?又如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难题。其实,当我们正为寻觅写作素材而劳苦不堪时,却往往忽略了新课程必修、选修教材面广量大、才思出众的写作素材,而对海量的高三阅读复习资料中的素材和报刊杂志、新闻媒体时事素材,更缺乏积累意识。



一、必修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一)熟悉话题——“就地取材

我们已经使用过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大部分专题充满话题色彩,所选篇目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且学生对教材内容相对熟悉,只要有教材意识,我们就能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涉及话题:体悟人生、古典的乡愁、漂泊的旅人感悟自然、生命的强音、精神支点、黑暗中的心迹、故园音画、颂歌的变奏、仰观宇宙、生命箴言、生存选择、真的猛士、苦难中的尊严、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必修教材内容已经涵盖了高中阶段可能涉及的所有写作主题。而其中的诸多观点会让你茅塞顿开。



(二)整理素材——“靠船下篙

1.整合主题:必修教材由诸多话题组成,如果以教材顺序逐篇整理,不仅头绪繁多,而且前后重复。综观必修素材,熔物质、精神于一炉,兼顾人生、哲思、自然、社会、文化、历史、审美、人性等命题,我们可以打破专题界限,从以上角度加以整合。



2.兼顾种类:素材不只是事实例据,还应包括理论论据、哲思妙句、精彩片段等。事实例据可作论据,理论论据、哲思妙句可用作文章的观点,精彩片段可从立意、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加以模仿。



二、选修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毫无疑问,选修教材中也有大量的事实例子、理论论据和精彩片段,而且似乎比必修教材更多。



(一)审视教材:选修教材并不是话题式结构。《选读》以体类变化为原则,是历史风云的再现;唐诗宋词选读》以时代发展为主线,是诗性美的集中展示;《现代散文选读》以文体特性为特点,时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二)整合素材:选修教材各有特点、面广量大,灵活性较强,似乎难以整




理。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可以按照一定的主题自主整合。如以短暂与永恒为主题,可结合《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这两个专题整理。



三、复习资料中的写作素材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我们将会做大量的练习,其中不乏许多写作素材,做完习题之后,我们可以适时整理。



四、报刊杂志、电视媒体中的写作素材

前几年,在故纸堆里打滚、无病呻吟的文化散文盛极一时。自前年浙江省明确提出对高考文化散文的质疑开始,这类文章正逐步失去市场相反,关照生活、社会的呼声正越来越强烈。



(一)搜集素材——“开眼看世界

如今是一个信息社会,《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杂文选刊》的各类栏目,《文摘报》《瞭望周刊》等有不少很好的新闻报道和线索。 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也是鲜活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密切关注这些时事新闻,可极大增强作文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剪辑素材——“分门别类

同时,我们可以按主题或其他方法分类整理这些素材,以避免杂乱感。

五、素材的记忆与使用

如此看来,我们并不是写作素材的贫困者,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将是写作素材的大富豪。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记住素材,并在写作实践中自觉运用呢?首先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写作素材的整理主要由学生完成,否则收效甚微。在此基础上,提供几种方法:



(一)编制练习——多方立意

如,阅读下面的素材,请用从不同角度立意,并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辛德勒原是纳粹分子,他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战争横财。在被占领的波兰,辛德勒在他创办的搪瓷厂雇用犹太人作为廉价的劳工。1943年,目睹克拉科夫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辛德勒良心发现,便设法尽其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把一份自发签名的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并打制了一枚金戒指送给他,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名单》(节选)






角度一:

角度二:

角度三:

(二)课堂讨论——引爆思维

很多学生写随笔很好,但一听说要写高考作文,立刻就立意平庸、语言干瘪、行文做作,武功高手一下子就成了粉拳佳人。为何如此?可能和作文题目了无生趣有关。日常练习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具有内涵的材料加以审读,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思维风暴。



(三)发散联想——以点带面

让学生由整理的素材出发,进行由此及彼、贯穿古今中外、结合现实与虚幻的联想,并列、对比、递进,使得原素材不再是孤证。



如时事素材:流浪汉犀利而略带忧郁的眼神,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引来众多网友的追捧,犀利哥的名字红遍网络。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素材联想。譬如:1)名著犀利哥:孔乙己;5不寂寞:湖北潜江街头有雪碧哥 昆明南窑火车站有深邃哥”……从古到今,中外兼具,正反并举。什么才是真正犀利?不同才好比较,比较才能深刻。



笔者以为,写作素材就是平素积累而得的材料。积累素材的方法很多,但种种方法都离不开有意识地关注。同样,识记和理解素材的方法虽多,但终究离不开日常的温习和平时的积极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0fa4dfb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