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章《高低陕北石》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3-01-12 01:0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成章《高低陕北石》阅读训练及答案》,欢迎阅读!
陕北,成章,高低,答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低陕北石 刘成章

陕北属于黄土高原,缘此,有些人便以为,陕北被黄土尽覆,没有什么石头。那是天大的误会。黄土只是陕北的肉,陕北哪会没有骨?陕北,是一条刚硬的汉子!

陕北的石头粘着牛羊踩过的黄土,遍布山川,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摔在河谷,有的吊在悬崖,有的被树根紧勒。亿万年来,它们总是裸露在西北风中,大雷雨、烈日的暴晒磨锐了它们的精神。它们陪伴着轩辕手植柏,它们是从莽原上长出的人类的脊梁。

陕北的石头缺乏大理石的精细纹理,但那是一种粗犷霸气的美。它们刀劈斧砍的棱角,那刺破黄土层的棱角,只能用“毛辣”[]二字形容。

宝塔山山根的石头,就是如此。这石头上的面和块,没有笔墨和宣纸之气,是铁打钢铸,是史前洪水的凝固。在这里我多次赏读范仲淹题刻的八字隶书:“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既是范老爷子自信和自豪的倾吐,也是他对这些石头的讴歌。这些石头所显露出的强劲力量,就是数万甲兵。若非如此,巍巍宝塔山,何以能被托起?其实,清凉山也是由石头托起的,石头给陕北的每座山都当了沉稳高雅的底座。

延安的城墙不是用砖砌的,而是用石头砌的。感谢斯诺夫人,她曾为这城墙拍过照片。我,正是降生于她拍摄照片的那一年。我有幸且自豪。我最先看到的世界,是炕头上宠物一样陪着我的小石狮,然后是石床、石桌、石凳、石碾、石磨。上学时,我常走到清凉山下,见延河波浪拍古城,拍出了石磬之音。一块块就地取材的好石头,实锤细雕,镶满了延安街道的路面,砌出了窑洞的朴拙和满城的石头纹理、诗意歌情。有朋友曾问我为何会成为作家,作品为何充溢着阳刚之气,我说那是因为延安的石头和我的灵魂发生了反应。

延河、洛河、无定河、窟野河和黄河,都奔流在陕北的大地上,切割着陕北的石头。切面上,隐现出煤、石油、天然气的存在,每块石头都是一个能量团,可以成火,可以成风。可以拱倒地狱。如果不是如此,信天游中哪会出现“千里雷声万里闪”的句子?

陕北有一个县名,水意溶溶,叫“清涧”。清涧的石板和米脂的美人齐名。它们一层层地生在那里,发育在那里,成熟在那里,在山根河畔一叠一叠的,宛若竹简,宛若册页,宛若八百册线装书,宛若两万本新印的课本,使山河充溢着书卷之气。如果说别处的石头都是古典散文,那么清涧的石板就像南北朝的庾信写下的骈文,对仗工整,声律一如神曲。那一页页石板一页页书,仿佛一阵轻风就能把它们哗啦啦吹起——轻风且慢,它们虽然页面平整,薄厚均匀,质地细腻,但是,翻它们的指头应是铁,应是铁的撬杠。

神木的万镇山上,奇石遍布,宛如举行着雕塑展览,一件件浮雕圆雕,有如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它们的形成,除了源于风雨的剥蚀,还有黄河水汽的万载渗溶。受伤愈深,风姿愈美。在靖边、甘泉和志丹、丹霞地貌魅力无穷。那是石头的云霞在飘逸,像仙女不慎落下的缎披肩,像红葡萄酒流淌的起伏波浪,更像万物共做的迷高的梦。

在绥德、米脂、子洲一带,有男就有好石匠,三个石匠里,就有一个石雕艺术家。他们的身上是有遗传基因的。四千年前的石峁遗址石雕,两千年前的汉画像石,就是他们祖先的创作。那些朴拙而又浪漫的作品,滋养着他们的艺术悟性。雕石者被石粉的云雾所缭绕,时隐时现,有如仙境里的神。他们脸上的纹路融进石头的纹理,在四溅的火花中,让石狮子抖着鬃毛威武成型,他们的心跳激活了石狮子。

志丹永宁山,是一块囫囵石头,它满身通红,奇崛高大,一仰难尽。虽然火炽的革命已成过往,但永宁山至今还是一派血火之色。刘志丹就是在这儿举旗鸣枪的。我父亲的人生也曾燃烧在这里。山下的洛河,在这儿来了个大回环,似在揭示:永宁山不只是一块奇石,它还是一座可图可点的风云巨碑。永宁山发亮的石阶,曾把我引向辽阔的天空,让我看到被晚霞烧红的远山,听到落日入山的一声远古大音。它荡涤了我的肺腑。我下山后回眸一顾,眼


时里的斑斓虎影,磊落威武,顾盼自雄。

秦晋大峡谷、黄河的浪涛一刻不停地飞溅,一眼看不尽的石崖上,发出不息的回声。从这儿南下数百里,就是惊雷一样的壶口瀑布。瀑水狂泻,瀑石威严。十里龙槽,水石长啸。露出水面的一组石头,已经成了浪涛的模样;而浪涛的气势,就像一块块石头。石头和水,共同造就了瀑布的壮观和伟力。在瀑布中,时时有《黄河大合唱》响起,其烈度、速度、震撼力,惊天动地。人的精神穿透了石头和水,而石头和水都带着人的志气、血气。

人们常刻名于石,企望不朽,殊不知在风吹雨打中,名字也会磨灭。只有像陕北石一样身连大地、支撑群山,才会与宇宙同在。

(有删节)

注:毛辣,刺毛虫,多毛且易蜇人。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黄土高原写起指出有人对陕北认知是错误的,引出下文对陕北石的叙述。 B.文章第三段作者用“毛辣”来形容陕北的石头,表达了一种敬而远之的复杂心理。 C作者写自己赏读范仲淹的八字书法以及感受,把文章内容延伸到历史著名人物身上。 D“我”跟延安石有密切关系,出生后最先看到的是小石狮,成长过程与延安石密切相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善于运用动词,如“粘”“摔”“吊”“勒”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陕北石的特点。

B.描写宝塔山山根的石头时,运用比较、比喻、引用等多种手法,突出它的刚硬。 C.用米脂的美人衬托清涧石板的美名,再用一连串的比喻,既状其形,更写出其神。 D.用火炽的革命历史衬托永宁山石红色的厚重,用山中出没的斑斓老虎烘托其威武。 8.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4分)

9.本文通过陕北石写了哪些精神?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B“表达了一种敬而远之的复杂心理”不正确,应是体现出陕北石的棱角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7D“山中出没的斑斓老虎”鉴赏不正确,文中“眼睛里的斑斓虎影”是想象,是永宁山在回眸一顾中如一只斑斓老虎,并非写实)

8.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第一至三段是总写陕北石,第四至十一段是分写陕北各地之石,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写作者从陕北石中得到的感悟。全文结构有序,层次分明。2分)分说部分按空间顺序,横向展开,丰富了内容。2分)

9.文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虚写,借陕北石写出陕北人在艰苦中磨炼出的硬汉精神等品性;2分)赞颂了陕北这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战士们的钢铁意志、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2分)并指出只有扎根于人民,与人民同在,并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才会永垂不朽。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398769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