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2023-04-20 01:2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欢迎阅读!
女性主义,英美,解读,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甘晓敏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9

【摘要】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强调女性经验来质疑文学传统,评判男性权威意识,对西方女性生活起到了实践指导意义,但这种女性主义趋势的演化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本文从英美文学的历时性发展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反映文学创作对女性生存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英美文学 女性主义 两性冲突 女权思想 优生学 一、母亲身份与优生学:英美文学的女性意识萌芽

女性在西方文学发展的早期是以母亲作为对女性身份的第一界定,我们在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英美文学中很难看到女性的职业身份,那时候英美文学赋予女性的文学形象是承担国家人口生育之大计,因此女性的形象塑造常常与妇女贞洁联系在一起,反映生物学意义上的某个具体的女人与社会主流女性群体的不同,如果一个女人不符合社会主流女性的身份本质,那么她的命运就完全陷入了灾难,《黄色糊墙纸》中的主人公渴望成为一个知识女性,她的丈夫认为她缺乏女性气质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以休养为由将她囚禁在一间昏暗的婴儿房内,直到她被迫生下一个孩子。此类文学作品创作在揭示女性命运的同时将生育作为父权制的陷阱引起了各方批评,反对将女性生育天赋与父权制牵扯在一起,女性权益保护的道路受到了阻碍,但英美女性文学领域却获得了较大突破,更多的女性作家拿起笔思索社会派定给女性的固有角色,企图跳出生育这一狭隘的视野关注女性婚姻、女性工作、女性情感、女性教育等更广阔的天地。

二、生存抗争与道德情节英美文学的女性价值呈现

女性主义被父权制包围的篱笆上还有一个生存的坎,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并不提倡妇女写诗,男权意识形态代表的是男性中心文化,妇女都在家里做家务,是没有文化的群体,怎么能写诗呢?可见女性性别基础上尚且没有分离出文化异质的条件,即没有女性经济基础上可以被呈现的与男性中心文化相区别的女性文化。这个时期的英美文学走上了女性独立生存的抗争之路,美国著名作家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女性祖先繁重劳动的记忆,文中的主人翁在家里没有地位,有一次看见庭院荒芜的一角生起了想要开辟一所花园的念头,她的丈夫和父亲对她漠不关心,对她的奇思妙想更是嗤之以鼻,就这样主人翁专注于自己的园艺工作,但这个花园的蔬果和树木每长出来的一次,男主人便以某个名目将其毁掉,他的理由很简单:世界上不曾有过女人的花园,该作品借用这一角色展示了男权主义对女性价值的最高蔑视,文学中主人翁最终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花园,但却吸引了大批谱写女性价值的作品,一些被排斥在文学史外的女性作家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她们的作品成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例如玛丽·爱尔曼的《思考女人》,凯特·肖班的《觉醒》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英美文学批评无论是从语言、心理还是文化角度上都在尝试着建立女性自身的价值标准,这场向传统话语体系发起进攻的战役很快便遇到了道德的挑战,英美文学深受基督教影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女性主义文学扫清这条路的唯一办法是寻找女性主义在宗教道德上的支持,因此在二十世纪中期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以宗教题材来进行暗用或意象化的作品,例如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当女主人翁每一次人生低谷的时候都伴随着她对上帝的呼唤:上帝和真理是站在弱者、女人和被剥夺权利者这一边,暗示上帝并非是男人的救世主;《简爱》中屡次借用《圣经》的言辞来唤起人们对女性神圣的人道同情,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本来就如此,此类铿锵有力的宣言无疑为英美文学的女性抗争之路注入了强大的信仰力量。

三、两性冲突与女权思想英美文学的女性主义高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美文学中诞生的琪客文学Chick Lit),它的主要特征是扬弃两性关系中的对立,集中表现女性的自我完善以及现代女性的消费伦理,代表作品如美国女作家坎迪斯·布什奈尔的《欲望都市》,此类小说打上了女权思想的烙印,其标志是女性形象从传统女性的郁结情绪中走了出来,具备了务实的生活态度,如果说历史年代的英美文学需要女性走上街头去为自己呐喊,那么八十年的英美文学便是知识女性在书斋里争取话语平等,而九十年代的英美文学中女性脱离大众,甚至脱离自身女性群体,她们我行我素,不削于介入任何的社会框架中去。《欲望都市》、《B.J.单身日记》、《穿 Prada 的女魔头》中的女性主人翁都是事业成功、精神独立的中产阶级女性,她们对抗的不是女性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平等,而是生活的陈旧过时以及沉闷,英美社会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促使女性主义文学走上一条强调自治与个人选择的道路,英美文学中的女性消费观预示着今天的女性具有和男性一样的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例如《B.J.单身日记》中的大龄妇女不是没有人要,而是在消费男人方面出现了麻烦,她给男人定出了条条规则,声称如果婚姻是所知的唯一良药,那我就要最好琪客文学开启了英美文学的女权主义思潮,女性以个人的思考发出自我的声音,符合女性主义到后女性主义的时代趋势,即从女性个体诉求到以个体选择取代群体对立的英美女性文化取向。 参考文献:

[1]李莉.批判与展望:英美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历史使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2.

[2]杨鸿雁.从《女权辩护》到《女性的奥秘》——英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J].文学20134.

[3]王佐良,周珏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甘晓敏,女,四川威远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于英语语言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7c3f4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