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思想脉络

2022-05-04 05: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结构功能主义思想脉络》,欢迎阅读!
功能主义,脉络,思想,结构

帕森斯及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理论

2012社会学 杨小宁



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重要社会学流派,帕森斯与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最主要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构成了结构功能主义的最重要部分。帕森斯在总结和批判斯宾塞、涂尔干、韦伯、拉德克利夫一布朗、马林诺斯基等经典社会理论家关于功能论的基础上,提出和倡导了结构功能主义,并建立起庞大、宏观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主要集中于社会行动论社会系统理论在他看来,会学的全部理论的目的在于回答社会秩序如何成为了可能这个关键问题,而他的社会行动理论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初步尝试。他接受了韦伯的“社会行动”的概念,林为社会生活主要表现为社会行动。只有理解社会行动者的行动,才能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和过程的意义。“社会行动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群体或大组织,以至整个社会。因此社会系统的每个层次都可以与“社会行动者”的概念互换,即把社会组织和群体都看作“人格化”的行动者。他把一项具体的社会行动分解为行动的目标(行动者希望达成的预期状态);行动的手段与条件(指在社会行动中行动这可以或者必须面对的那些影响他目标实现的工具性因素)行动的规范取向,(它是指社会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在此基础上,他引入“系统”的概念,提出一向社会行动能否得到社会认同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有效的满足系统的结构化的需求,而任何的一个在他看来都必须满足这四种功能性的需求,即“AGILA(是指系统适应与控制环境的能力)G(是指系统期望达到的未来状态)I(指系统各个部分的有效整合)L(是指系统潜在模式的维持)



在社会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帕森斯发展了他的一般性的系统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是一个生命系统(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就是一项社会行动,因为在社会行动理论看来“社会行动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群体或大组织,以至整个社会。因此社会系统的每个层次都可以与“社会行动者”的概念互换,而任何生命系统要维持生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处理系统内部状态与应付外部环境;另一是追求目的与选择手段。这就是说一个系统必须满足的四种功能性的需求必须要有相应的“小系统”来承担,这四项系统功能分别由行为系统(承担适应功能)、人格系统(承担达鷎功能)、社会系统(承担社会整合的功能)、文化系统(承担维模的功能)。帕森斯认为,AGIL”模式可以进行任何系统的行动分析,那些处于相对高层次的系统在自身的内部也存在着相应的系统来承担AGIL”功能,所以一个社会系统是可以被不断的分解为小系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帕森斯的机构功能主义理论才能够成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宏大理论。



默顿对帕森斯那种包罗万象的统一理论表示怀疑,他主张建立“多元化”社会学理论,即所谓的“中程理论”。默顿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应当有定义明确的概念作为“建筑材料”,而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与假设却存在模棱两可的东西。因此,默顿是站在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立场上发展了自己的理论。首先修正了由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布朗提出的传统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三个假


设,功能的“一致性”假设,功能的“普遍性”假设以及功能“必不可少性”的假设,默顿认为人类学家的三个传统假设否定了社会中存在着不平衡和冲突,此否定了社会变革的可能性。默顿对这三个基本假设的批判,突破了传统结构功能主义的“决定论”模式,并且突出强调了宏观理论与经验研究命题的结合。此基础上,默顿提出了“正功能与负功能”功能选择”等新概念并改变了功能分析的重点,他认为,功能分析的重点在于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而且还应注意判别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他的社会失范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到此为止,他事实上改变了功能主义的基本性质,把以论证系统的稳定、秩序、均衡整合为目的的功能主义转变为关注于现实社会结构的客观后果进行功能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理论。

思考:

1,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抽象的宏观理论体系,但这一理论在经验层次上的可操作水平太低。帕森斯美好的社会理想在五六十年代动荡的社会现实中被无情的打破。

2,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传统,其发展经历了传统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三个阶段,帕森斯的理论只是这一系列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不过,他的这个阶段在整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

涂尔干所强调的不能把目的与功能相混对于结构功能主义有何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翔林,《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追溯》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2]曲贵卿,张海涛,《帕森斯与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比较分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29 卷第9期,20089月。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张春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衰落及其影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第16卷,第4期,200010月。

[5]百科百科名片,塔尔科特·帕森斯,http://baike.baidu.com/view/367172.htm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847c60011ca300a6c390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