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2022-05-16 15:3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防灾减灾》,欢迎阅读!
减灾,防灾

第三节 防灾减灾



2008512日,四川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成为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图613、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吗?遭遇自然灾害,你会怎么做?

6.13 防灾减灾日图标

防灾减灾手段

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图614、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 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614水文测验

案例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而地震预警就显出重要的价值。

地震发生时,纵波传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

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如电视、广播、短信等)发出警报。地震预警系统其实就是在和地震波赛跑,多跑赢一秒,就能多获得一秒的应对时间。


我国在地震预警方面有过多次成功案例。例如,2013年四川庐山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系统提前28秒为成都发出了地震预警信息;2017年四川九塞沟地震时,成都提前71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然而,受地震台网密度等因素限制,我国目前尚难做到对每次地震的精确预警。

·灾害防御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提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週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活动

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世界上多个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震专业救援队。我国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成立,在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救援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国外发生强震灾害时,这支救援队也会奔赴受灾现场,其他国家的专业救援队一起,进行救灾援助。

62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队地震救行动(20012015年)

时间 20032

20035

200312 200312 200412 200510 20065 20085

救援事项 新疆伽师地震救援

时间 20101

救援事项 海地地震教援

青海玉树地震救援 新西兰地震救援 日本地震海啸救援

四川芦山地震救援 云南鲁甸地震救援 尼泊尔地震救援

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 20104 新疆昭苏地震救援 伊朗巴姆地震救援 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救援

巴基斯坦地震救援 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救援

四川汶川地震救援

20112 20113 20134 20148 20154

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需要哪些专业救援设备?

2.计算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球地震救援次数的比重。 3.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自救与互救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因此,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往往是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但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防灾应急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如对别人进 行救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例如,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再如,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活动

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图615)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准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 1.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

2.若所在地区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查找从学校或居所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

3.若所在地区没有应急避难场所,请选择附近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并说明理由。



6.15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9154f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