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在被窝里做的诗

2022-04-18 22:1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浩然《春晓》——在被窝里做的诗》,欢迎阅读!
孟浩然,春晓,被窝

孟浩然《春晓》——在被窝里做的诗



/赵方涛



我生长在农村,接触到的第一首诗,是经师兄们篡改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一则小孩子不懂事;二则无知者无畏。我也跟着他们乱背一气。后来,慢慢长大,渐渐懂得了这首小诗的好处,便再也不敢亵渎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首小诗,仔细体味它的好处。其诗曰: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天的夜,似乎格外短,短到仿佛刚闭上眼睛,天就亮了。当然,春天的夜,也并不比别的季节短太多,只是因为“春困”的缘故,人们才想当然地以为它特别短罢了。“春眠不觉晓”里“晓”字,是天大亮的意思。若是我们夜里睡觉偶然张开眼睛,



1


面对耀眼的灯光,就能真切体会到,诗人刚睁开眼睛时,窗外明亮光线的刺眼。所以,“春眠不觉晓”是说天在不知不觉间就大亮了,有感叹春夜短暂之意。单是开篇五个字,含义就如此丰富,我们不禁要击节赞叹起来!



总览全诗:“春眠不觉晓”是视觉之所见;“处处闻啼鸟”是听觉之所闻;“夜来风雨声”是记忆之所忆;“花落知多少”是思维之所思。短短四句小诗,却调动了这么多感官!我们不禁又要击节赞叹起来!另外,“处处闻啼鸟”中的“啼鸟”是什么鸟呢?我直觉地以为是“黄鹂”,也就是“黄莺”。正如元代胡祇遹《喜春来·春景》中所说“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其实,这三句正是从孟浩然此诗中化出。



诗的末句——“花落知多少”——的意思是说:因为昨夜的风雨,不知花被吹落、打落了多少。照理说诗人只消三脚两步跨到院子里去,就能知道花到底落了多少。既然不知道花落了多少,就说明此时此刻他还不能轻易跨出屋子去。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只因此时诗人尚未起床。因此,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天的早晨躺在被窝里所作。



另外,仔细吟味“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句,我们又



2


能体会出诗人对春天被“雨打风吹去”的怅惘之情。这种“怅惘之情”虽然淡,可是我们依然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淡淡的“怅惘之情”,也正就是诗人的惜春之情。而正因它淡而有味,所以才更有滋味,更耐人寻味。其实,不单是这一首《春晓》“淡而有味”可以说是孟浩然全部诗作的共同特点之一。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96b1d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