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描写风的诗词《清平乐》赏析

2022-05-06 08: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晏殊描写风的诗词《清平乐》赏析》,欢迎阅读!
晏殊,清平乐,赏析,描写,诗词

晏殊描写风的诗词《清平乐》赏析

《清平乐》 宋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歪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译注】

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轻飘飘坠下。

①金风: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②叶叶梧桐坠:梧桐树叶一片一片地坠落。

③绿酒:古代土法酿酒,酒色黄绿,诗人称之为绿酒。 ④却照:正照。 【赏析】

此词写雍容闲雅的士大夫之,在秋天刚来时的一种舒适而又略带无聊的感触。上阕写醉酒以后浓睡情景,下阕则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

首二句“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写景,点明时间,渲染气氛。初秋时节,秋风细细而吹,吹落了梧桐叶,那一片片叶子缓缓地坠下。“金风”,即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细细”是秋风的特点,丝毫没有萧瑟飒沓之意,反而充满了平静悠闲的情调。这与作者的身世地位密切相关,晏殊身居相位,仕途较为得意,偶尔填词一阕,以抒发富贵闲人的淡淡哀愁,这注定他笔下的秋风不同于一般落魄文人所写的萧飒秋风。“叶叶梧桐坠”句,亦体现了这种特点。向来梧桐落叶都是比较凄凉的,都与悲哀的感情连在一起,而晏


殊笔下的梧叶,被细细的秋风吹落,慢慢地坠落到地上,显得悠悠而从容。这两句用笔空灵,色调淡雅,语调闲淡,其中“细细”、“叶叶”两组叠字,首尾相接,使得音律谐婉。

以下两句依旧是淡淡一笔,表现出淡淡之愁。词人酒醒后,但见“紫薇朱槿花残,歪阳却照阑干”,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看,折射出词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其中似寓有无可奈何的心境。末两句寓情于景“燕子欲归”,乃景语,它对“银屏昨夜微寒”句,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作用。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不尽。 扩展阅读:晏殊的文学成就

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多数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


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还是中国诗的一位多产诗人。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 扩展阅读:晏殊的人物评价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他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枢密使,富弼做枢密副使,于是,晏殊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皇上没有允许,他受到皇上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他能写各类文章,尤其善于写诗,有闲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绪,晚年仍用心孜孜地学习,不知疲倦。 欧阳修《宋史·晏殊传》说他人仕“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后来又“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

《晏公神道碑》说他“及为相,益务进贤材。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宋祁《笔记》载:“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宋史》中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清代学者冯煦说,曼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共“开江西一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扬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1f8b58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