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2-08-23 08:08: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欢迎阅读!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布置预习提示:

1、了解孟子的生平和主张,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划标出疑难词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导入: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 下面我想问问同学们,“人心向背”这个词语该怎么理解?

(人心,指民众的愿望。向:归向,是拥护的意思。背:背离,是反对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指人民所拥护和反对的。

现在,我们就在探讨“人心向背”这个词语的实质的基础之上,来谈一谈这今天将要讨论的话题——《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题目是编者所加。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个题目?要解开这个题目,我们首先要了解题中的关键字“道”字的意思。

“道” 大道之行也(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或最高的治世原则)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道听途说(道,途军制路的意思) 此外,“道”字,它还有道德和道义,人心等意思。显然,文中的“道”是指正义和得人心之意。(题目意思是说:站在道义方面,我们就会的到民心,违背道义,我们就会失掉人心。 二、了解作者、作品及其所推行的政治主张

孟子,名轲,战国时间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泰斗级人物,人称“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与《论语》《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家的必读经典之一。

孟子在政治上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推行君主应“施仁政”的政治主张,提出“民贵君轻”等思想。提出关于人性问题上的“性善论”学说,即“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哲学思想应该是他主张推行“仁政”的初衷。

过渡语:本文是一篇精悍短小的文言议论文,既然是诵读欣赏,我们就从诵读入手吧。 三、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1、先由学生自己读一读,指出拿不准的字音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2、解决学生提出的字音和节奏问题,并检测。 3.找同学进行展示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读完后,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读的好的,让他带着同学读。 4.指导学生齐读。

师:下面教给大家朗读方法。大家齐声读第一句话,要喊着读,使劲读。生:(齐声读第一句) 师:(读第二节)再慢一点背,声音的抑扬要体现出来。 生:(齐声放慢速度) 师:(读第三节)再严肃地读,低沉地读,读到“委而去之”时,带着气愤的语气读。 生:(按要求读)

师:再用高亢的、铿锵有力的气势读第四节,注意排比句的节奏。 生:(按要求读)

小结:读一段文章,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要读出内心的情感。这样,你的感觉就找到了。

5.师生共同吟诵课文,注意朗读节奏与气势。


五、深入文本,品读赏析

(此环节重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 第一步: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今天早读时间,让同学们同桌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疏通文义,并且划出了疑难字词句。下面请同学们提出来。 1、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语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要求:a.会借助书下注解翻译该句,并掌握“寡”“至”的意思 b.指出“亲戚”一词的古今义,并要求找出文中其他古今异义的字(“城”古义:专指内城 ,今义:泛指城市 “是”古义:这,今义: 判断词。“郭”:古义:指外城,今义:姓。“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革”“古义:甲衣, 今义:去了毛并且加工过的兽皮。“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委”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域”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例如:“兵”“革”“去”等),同时能列举出词义目前仍在使用的相关成语或词语。(教师注意点:学生对“兵”的古义可能出现疑问,《说文解字》中说,“兵”,械也,“械”器之总名。可以借助“兵”的篆体字来加深理解,成语中作兵器讲的词:兵不血刃、短兵相接)c.能够理解“之”的意思,并要求能够指出文中其他“之”的用法。(例如:①作“的”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用在主谓之间,消句子独立性,例如“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③作“代词”讲:夫环而攻之。④作动词讲:寡助之至。) d.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畔”同“叛”,背叛) (3)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吟诵课文。(带着情感去读)

第二步: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

孟子长于辩论,其文逻辑严密,领略其文采,需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孟子所持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板书(一) 天时 不如 地利 不如 人和 (提出论点)

(2)孟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呢?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小组讨论) (板书: (二)战例一(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举例论证) (三)战例二(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明确:逐层深入论证,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从攻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论述“地利不如人和”从守方的角度加以论证,说明“人和”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过渡语: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战争的手段才能证明“人和”的重要性呢?看第四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又从“治国”的方面进行论述。如何“域民”“固国”和“威天下”?关键在于能否“得道”?得道者得民心,得“人和”,失道者,众叛亲离,所以得道者得天下。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谷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给员工很高的工资,把工厂盖在风水最美的地方,买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这些对于公司员工的稳定性固然有帮助。但毕竟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些仍然是物质面的交换,物质性的交换会有麻痹的现象。只有精神方面的尊重与交流,使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升上来,这种方法激励出来的忠诚度才是经得起冲击考验的。我们用高薪留人,但不尊重人,一遇到有更高薪的机会,他们就跑了。所以我们相信人才竞争,争取人才还是要靠以仁治厂,因为真正的人才是有骨气的,多一些钱,少一些钱有时他们是不在乎的。 )

(四)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板书)


写法:本文为了强调人和的重要,除了层层论证外,还采用了否定的排比句作做反衬: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这里连用了四个双重否定句作排比,即使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终因失去人和这一根本因素,难免归于失败。

(3)孟子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论述战争的胜败要素,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不是!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在治国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人和”的重要,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论述范围由战争而扩大到治国) 第三步:古为今用,拓展迁移。(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么精辟的论断,“天时、地利”皆属客观因素,人力难以操控,唯独“人和”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作用又最为关键。中华民族历史悠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又有哪些新的内涵呢? (明确:①今天的“和”主要指“和谐”,我们祖国正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要和谐,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同学之间也要和谐相处,这样才会建立真正的友谊,共同进步,共同发展;④全人类都应该和谐共处,现在很流行“地球村”概念,全世界的人都应亲如一家,希望中东地区早日迎来和平的钟声,希望战争永远远离我们„„)

2 让学生说出含有“和”字的成语或词语:和风细雨、和而不 同、和盘托出、和蔼可亲、和颜悦色、一团和气(以上是成语)、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

3、练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正如本所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你能结合现实生活再举例子吗?

1:美国攻打伊拉克、阿富汗,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可以说失道寡助啊!(掌声) 2:陈水扁高唱台独论调,遭到中华子孙的强烈谴责和反对,真是失道寡助!(掌声) 师:讲得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不少。请记住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能再举一

个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例子吗?

1:我们班取得学校运动会出场式第一名,这是人和的具体表现。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所以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

第四步:吟哦讽诵,积累经典。(此环节重在诵读欣赏,及时巩固,加强积累)

美文还需美读,选出你最喜欢的小节,(想象自身为孟老夫子正在边写边吟诵自己的著作)放声朗诵课文,进一步感受孟子的深邃思想,注意读出气势、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六、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短暂的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和”这一传统文化精华有了新的感悟,“和”的思想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现在“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祥和、和善与中和等含义,这种思想对处理国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商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幻灯片展示“和”的新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多多汲取民族的智慧与精华,早日成才。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高声讽诵全文吧!(师生共同讽诵全篇)

七、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你得到什么启示?

1: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运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掌声)

2:我知道了写议论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更能突出中心论点,文章更有说服力。(掌声) 3:我懂得了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懂得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可贵。(掌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2a1f9a9ec3d5bbfd0a74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