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夕节时间

2023-03-30 02: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6年七夕节时间》,欢迎阅读!
七夕节,时间,2016

2016年七夕节时间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 兰月 ,故七夕又称 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7)。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 乞巧节 少女节 女儿节 20065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七夕节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间。 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如爱情、家庭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以 乞求女子巧慧 为主。

七夕节




从这个角度出发,赵魁夫认为,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古代绝对不允许妇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暧昧之情,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台面上来讲。 魁夫说,因此有一种说法是,七夕节只应该是未婚女子的节日,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储冬爱也认为,七夕节更确切的说法应该 未婚女性的节日 在近代,珠三角地区确实存在着一批 单身女性 而她们也确实是乞巧节的主体。但是,这批单身女性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结婚之后不满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并终生 不落夫家 另一种则是所谓的 自梳女 这类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岁适婚时却不满封建包办婚姻,而对外宣告终生不嫁,并从此搬入 姑婆屋 居住。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独有的一个群体,她们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4be23b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