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学前教育教学理论

2022-11-30 02:1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学前教育教学理论》,欢迎阅读!
理论,发展区,学前教育,最近,教学



浅谈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一)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在维果茨基生活的时代,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皮亚杰和格塞尔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提供的有力论证,促使学术界形成了发展先于教学的主流认识.维果茨基驳斥了上述观点,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辩证地分析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旗帜鲜明地指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茨基认,个体身上存在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它是发展的产物,是成熟的结果;潜在发展水平是指儿童在成人或较高能力同伴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这是尚未达到的能力水平,代表着发展的方向,是教学的目标所在.维果茨基在强调教学的前瞻性的同时,没有忽略教学所要依托的基础.他审慎地指出,教学在朝前看的同时也要向后看”,教学必须以一定的成熟为基础,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发展先于教学教学先于发展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即教学要以一定的成熟(发展的结果)为基础,但要以正在成熟中的,而不是已经成熟的机能为目标,教学要促进发展.他的分析肯定了教学的指导作用,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应着眼明天,为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服务.

()知识的社会建构思想: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建构主义重要流派之一的社会建构主义在学习领域的研究中逐渐升温.他们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些核心观点可以直接溯源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更是集中体现了社会建构思想的精神实质.维果茨基认为在意义的生成与制造中,社会共同体起着核心作用,儿童周围的成人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看待世界的方式[1].最近发展区理论不是一个脱离了联合活动的独立发展空间,而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与在合作条件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凸显了社会交往与互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巨大影响.个体的知识建构就是在运用语言工具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将社会层面的知识内化而实现的.当教师与学生共享文化工具时,当学习者将这种由文化中介的互动进行内化时,认知的发展就产生了.学习的过程可被看作是成熟个体与未成熟个体运用文化工具所进行的有意义的社会协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个体用于知识建构的工具,使个体的社会交往真正成为可能[2].该理论为形成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开启了新的思路. ()动态评估:注重评估的全面性与过程性

评估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态评估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维果茨基是当之无愧的动态评估的理论奠基人之一,其最近发展区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动态评估的发展.在维果茨基经典的最近发展区定义中,儿童的能力被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后者更多地决定了个体在将来的学习中所能取得的成绩.潜在能力是一种正在成熟中的、尚无法独立展现出来的能力,因此对潜能的测量要注重过程性,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使本来隐含的能力显现出来.将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共同作为评估的对象才能体现评估的完整性.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成人和较高能力同伴作用的强调,启发了动态评估采取前测教育干预后测这种基本的评估形式,对个体的能力进行全面性、过程性的测量.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当代研究者从只关注个体的既有能力转向同时关注既有能力和潜在能力,从只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向同时重视学习的结果和过程,对提高评估的全面性,催生评估的过程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2c9ed3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