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董其昌

2022-07-31 23:3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代宗师董其昌》,欢迎阅读!
董其昌,宗师,一代

一代宗师董其昌

作者:天禧

来源:《检察风云》 2019年第3



丹青宝筏 汇聚一堂

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董其昌(15551636)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洞察画坛时弊,以禅喻画,及时明智地提出与倡导“南北宗论”,并在实践上充分加以印证,创中国文人画理论史上又一高峰,翻开了文人画创作的新篇章。

其后诸如清初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等,乃至晚清、近代三百余年的画坛,大都在其理论辐射下而成就,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人画创作高潮。元代以降,具有自出机杼、承上启下地位的唯赵孟頫、董其昌二人,故称“画史两文敏”。鉴于董其昌于画史之重大意义,以及董氏本为上海人,上海博物馆又是其传世书画的重要收藏与研究机构等因素,即在大陆首次大范围展出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

于上海博物馆而言,此展为书画学术展,涵义丰富。“丹青宝筏”四字由来,系借用元四家之一的王鉴评价吴伟业作品中所用的“丹青宝筏”之辞。“宝筏”,原佛教语,喻指世间一切事物由困惑到解决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犹如藉继承董其昌画学思想的八大、王原祁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皆属得以升堂入室、进入艺术自由王国之彼岸者,个中董氏指点迷津、金针度人之用,可谓无量,诚如其挚友陈继儒所评:“狮子一法乳,散为诸名家。”这次的藏品以“上博”馆藏为主的基础上,同时向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 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遴选董其昌及相关作品共计154 件(组)。

以古为师 画坛气象

据清代章明鹤《谷水旧闻》记载:“醉白池尝为董思白殇咏处。”董其昌,晚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原籍上海县人),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曾是醉白池旧园董园的主人。他是晚明时期集诸家之大成的艺坛领袖,在书画创作、理论创新和书画鉴藏三大领域,各有造诣。他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杰出人物,艺术境界鉴古开今,淡雅高标,对明末及以后中国绘画审美方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董其昌所处的晚明画坛,面临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反思吴门画派用户其后续的局限、总结浙派及其末流之失、摆脱史无前例艺术商品化的巨大冲击,以及需从艺术史发展高度梳理前代画史,并寻求超越的理论等,主要包含两条线索:(一)董其昌的古书画鉴藏。包括其师友在内,曾经鉴藏并对他们的画学理论、创作探索产生影响的晋唐宋元等大家名迹,如王羲之《行穰帖》卷、怀素《苦笋帖》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等等。(二)对董其昌的艺术、人生与画学思想具有深远影响的前辈墨迹,旨在探讨董其昌置身的“时代土壤”,梳理、突出其于书画理论、创作实践两方面的师承脉络与艺术渊源。

南北宗论 宇宙在手

董氏擅书画、精鉴藏。书法初学颜真卿、王羲之,广临晋唐宋元法书,笔致生秀、萧散简淡,世称“香光体”。他倡导“南北宗论”,推崇南宗文人画。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

“南北宗论”的主要内容是以禅喻画,仿照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将古代山水画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以王维为鼻祖,包括了董源、巨然、郭忠恕、米芾父子、“元四家”、文徵明、沈周等文人画家为代表。“北宗”则以李思训为鼻祖,包括了李昭道、赵伯驹、“南


宋四家”等人。对唐宋以来的山水画史进行了理论升华,从而使得宋代之后盛行的文人画得以史学性梳理。对此论历来有各种争议。

董其昌于梳理传统画史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笔墨论”:“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即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亦可凭借从丘壑中抽象独立出来的笔墨语言予以体现,含蓄地表现艺术家各自不同的气质禀性与文化性格,这意味着文人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以董氏创作时间为序,大致分为早、中、盛、晚四个时期:即汲取传统期(50 岁前)、兼容并蓄风格形成期(5162岁)、成熟期(6372 岁)、人书俱老天真烂漫期(7382 岁)。展品包括传世所见其最早画作(《山居图》扇;35 岁)至绝笔(《细琐宋法山水图》卷;82 岁)跨度长达 48 年间的创作,且尽可能涵盖其各时期代表作:早期的《燕吴八景图》册,中期的《昼锦堂书画合》卷,盛期的《秋兴八景图》册、《栖霞寺诗意图》轴,以及晚期的《行书裴将军诗》卷、《关山雪霁图》卷等,旨在较全面地展示董氏的艺术成就,还原其艰辛的艺术探索历程。

综合而言,南北宗论主要批评了师法南宋、明代院体山水的粗率画风。但是,董其昌对属于“北宗”的李唐、戴进、仇英等人的成就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尽管此论无法涵盖所有的画家,如赵孟頫这样各体兼长的人物就很难置于这一理论框架中,但这种对风格史的划分,在中国古艺术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一代宗师 鉴藏大家

董其昌的一生注重古书画的鉴藏。他曾这样说道:“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丰富的古书画鉴藏活动,是其形成“南北宗论”等书画理论、并指导其书画创作的基石。董其昌一生推崇“南宗”,因此,极力访求“南宗”画家作品。经他鉴赏或收藏的董源画作,有《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诸多名作。他一生推崇黄公望,曾经拥有包括《富春山居图》卷在内的数件精品。

可以说,董其昌是晚明文人画的一面旗帜,在他周围活跃着一批享誉盛名的书画家。由于董氏的特殊地位,明末清初之画坛,大都离不开对其画学思想的继承,造就了以八大、王原祁、石涛、恽寿平、吴历、龚贤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艺术家,可谓画派林立、群星璀璨。若追溯各家各派的渊源,多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情形,无论是吴门、松江、娄东、新安,还是金陵、武林、姑孰等地,皆呈现出画派互动的潮流,且大都是对董其昌“笔墨论”进行各取所需式的个性化演绎与创造。随之产生的,便是董其昌赝品空前泛滥的现象,世称“烂董”,系古书画鉴定中又一个绕不开的重点与难点。

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是否与董氏书画代笔都存在研究的空间。与其相关的艺术家有如常莹、赵左、沈士充、陈廉、刘上延、叶有年、吴振等;同时,不回避对某些传世名品真伪公案之呈现,旨在为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提供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注:展出至20193月,读者可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参观前请预约可避免户外排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5efd42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