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2022-12-01 04:1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欢迎阅读!
落日,赏析,乐·,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作者:冉隆平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2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古今最伟大的女词家,词作内容丰富,首首皆为精品,前后期作品表现出明显不同风格。《永遇乐》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表现出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情景交融,对比强烈,艺术感染力极强。 关键词:李清照 乐景哀情 反衬手法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祖皆有盛名,父亲李格非是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员外郎,后被定为元佑党人而罢官,有苏门后四学士之称。她自小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后又觅得佳婿,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伉俪情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研究,诗酒唱和,生活美满。然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自此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生活的宕变,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中反映十分明显,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通观古今女性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实难找到第二人。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在描述作者自己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具体写于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宋金双方已暂停交战,南宋首都临安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所谓的繁荣景象。遇到逢年过节的日里,人们又可以热热闹闹地游乐了。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寂寞悲凉心境。 词的上片是在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哀苦心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篇写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日落了,一团金红亮丽的火球倏忽而逝,晚霞的余晖铺满了天边。暮色苍茫,逐渐笼盖了四野。如此良辰美景,正是过节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铺垫出喜庆热烈的节庆气氛。

然而人在何处,意境陡转。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可是,她却别有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点出了自己如今的处境:独在异乡为异客,四处飘零家何在?这处境和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人在何处这一问,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似的美景前产生的迷惘与痛苦。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天涯沦落人特有的问,更是国破家亡之后一个孤独的弱女子满怀哀怨愁苦的问。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春意知几许?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三句好像是一组的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是邀请诗人外出的人说的:元宵佳节,还碰上的好天气,到外面玩玩吧!可诗人却用一句似有理似无理的话来回答: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一场风雨吗?这句话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劫之后心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香车宝马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连发三问,三问皆是极度反衬之下的迸发,有惶惑,有苦情,有自闭,可以看出词人心态起伏波折极大。冬日临安天气晴好,阳光灿烂,应是极不容易,换做常人早就出门晒太阳了,但词人颠沛多年,心态孤寂,纵是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也难振作精神,反而连发三个悲情之问。当然也会有谢绝好友相邀共庆元宵之举。怅望远去的宝马香车,勾起的往日记忆涌上了心头。

下片自然展开回忆: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今虽然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撚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来。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风鬟霜鬓四字原出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乱。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天壤之别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尾处好象很平淡,却又横生波澜,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诗人的满腹辛酸,一腔凄怨,通过这平淡而几近委屈的一句,以人之欢声笑语,衬我之落寞零落,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诗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诗人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从这首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李清照以乐景写哀情的高超艺术手法,表现了古典诗词中的一种清新脱俗的反衬手法。因情写景,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感情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说出了反衬手法的功效。以乐景写哀情,用所写的景物反衬当时的心理感受,利用景物与情感的矛盾,来突出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往往具有更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通过写元宵节情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展现了词人晚年落寞凄凉的心境,也抒发了故国不再的悲慨。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对比强烈,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冉隆平,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与研究,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6de50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