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朗读 多朗读 会朗读

2022-07-23 06: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爱朗读 多朗读 会朗读》,欢迎阅读!
朗读

爱朗读 多朗读 会朗读

语文的核心功能是指向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主要表现在对汉字以及由汉字交融而成的语句、 文章、 诗词等, 通过看、 说、 读、 写、 听而融会贯通,并以经验的形式在日常生活实际中再现的一种学习活动。 而朗读是将死的、 僵化的文字变为有声形式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方式, 它不仅是阅读的基础和必要养成途径,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语感、 课文记忆、 同化诗文情感、 迁移知识技能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说, 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小学生是接受语文系统教育起步阶段, 对于如何朗读, 对于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等都处于学习化的萌芽阶段, 且, 小学生的语文智能、 语文语感、 语文情愫等都还获得发展, 因此, 加强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 帮助小学生全神贯注地融入作品之中, 对于促进小学生的正常成长、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任务驱动、 情境创设和多样训练三个维度来具体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能。

一、 任务驱动, 生动有趣增加朗读时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要以明晰的任务或问题来激发和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完成任务或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在掌控学习主动权下,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已有经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朗读是一种有声学习,但这种有声学习必须由每一个学生单独完成, 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实践表明,由于缺乏一定任务的驱动, 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朗读目 的和目标而陷入茫然状态,致使朗读变为学生“念书歌”、“念经” 等消磨时间的工具。因此,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小学生朗读技能的核心课程, 在朗读教学时, 应当积极进行任务汇编, 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导和驱动下全神贯注地朗读, 认认真真地进入作品之中。

二、 情境创设, 融情入景培养朗读情感

人是有感情和意识的动物,如果任意选择一个不加思考和修饰的环境供给学生朗读之用, 我们很难相信所有学生都能精心朗读,都能愉快朗读。调查显示,没有教师太多参与和介入的早读由于课堂氛围始终如一, 而且教室环境与人员结构也基本保持不变, 比起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朗读,学生不仅心神不宁,小动作频繁出现,而且朗读也只停留于口头的快感上, 没有真正融入语文文本的熏陶和滋养之中。所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和


谐、 温馨、 宁静且又富于竞争的朗读课堂, 是激起全员全身心投入朗读,提升全体学生朗读水平的关键。

三、 多样训练, 形式丰富提高朗读技巧

朗读的目的在于学生语感的养成, 在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发展, 更在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它与写作一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一身朗读技能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 总结和探索, 语文朗读的停顿和连读、重读和轻读、抑扬和顿挫等基本规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并在实践中不断训练、 检验和践行这些朗读技巧, 并不断更新和改造, 以确实提升自身的朗读技能。 另外, 朗读是理解作品深刻含义的重要载体,需要学生进过不断反复地朗读, 才能认清其中的原理和情感基调所在。朱熹认为,孩子从小就必须开始学习朗读, 养成朗读的习惯, 还要通过朗读对课文的一字一句进行细致的理解。 可见, 朗读不仅是小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和理解文章含义和感情基调的主要方式,还是学生学好语文 发展智力以及实践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 因此,小学语文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学生朗读欲望,以情境焕发学生朗读激情,以训练培养学生朗读技能,不断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a3c5a0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