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技巧

2023-04-08 00:10: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护理健康教育技巧》,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护理,技巧

护理健康教育技巧

第一节 护患沟通

沟通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必要条件,在护士与患者的教学互动关系中所发生的任何时间,都会有沟通的成分。没有沟通就无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没有沟通也无法实现健康教育的目的。因此,沟通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

(一)护患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二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的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重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解答患者的疑问。

(二)护患沟通的意义

1、有利于维持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 2、有利于收集资料。

3、有利于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4、有利于增进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确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5、有利于增进患者健康教育 (三)护患沟通的形式

护士的基本职责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觉大多数患者所期望的。在住院期间,大多数患者渴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情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饮食、活动、锻炼、预防疾病的知识,各种检查、手术、用药的注意事项,出院后如何恢复和保持健康等。护士从患者(家属)那里得到主诉,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和患者一起商讨治疗护理计划。

(四)护患沟通的方式

及时交流信息,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责任护士围绕患者开展工作,与患者接触时间多,对患者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上的问题等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第二节 常用健康教育技巧 一、影响患者学习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指来自患者的自身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学习动机、文化背景、支持系统和学习的准备程度等。

1、学习动机 即学习的欲望。当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需要,并相信这种需要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时,其学习的欲望是最强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这个人设身处地地思考其需要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其学习欲望。

2、文化背景 主要包括语言和价值观两个因素。当患者所用的语言与医护不一致时,双方沟通就会有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学习。

3、支持系统 指对患者有重要影响的人,如患者的父母、配偶、子女、好友等,这些人的价值观同样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4、以前所受教育及经历 患者以前所受教育及经历对其学习影响较大。

5、学习的准备程度(对学习的身心准备)是指患者的体能、智能和心理等方面对学习的适应能力。

(二) 外在因素

1、学习的环境 学习场所的温度、光线、噪声、通风条件对学习均有一定的影响。 2、时间 进行健康教育应选择适宜的时间。过早,患者难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刚好在需要健康教育知识之前进行,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计划

3教育 教育意识、知识和能力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关心,均对患者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二、常用的教育技巧 (一)沟通技巧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特别是评估教育需求和实施、评价教育计划时,教育者与患者之间常需进行双向沟通。


1、分为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

1)语言沟通技巧:常称为交谈技巧,在临床应用广泛,是一种特定的人际交流方式,在健康教育中有互通信息和增进治疗效果的作用。①良好的沟通:正确称谓患者,主动自我介绍:语言通俗易懂,婉转中肯,风趣幽默;保持合适距离、姿势及眼神接触。②不当的沟通:突然改变话题;不适当或错误的保证;过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连珠炮式的提问、说教;对患者的询问答非所谓;对患者的行为猜测;用怀疑嘲讽的口吻。③临床常用技巧有提问(开放式、封闭式、探索式)、重复、澄清、激发等。

2)非语言沟通技巧:①体语,包括手势、身体姿势②空间效应③触摸,表达沟通中对患者的关怀④沉默⑤倾听,专心致志地听。

2、临床应用

1)称呼患者有所研究: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因人而异,力求准确恰当。

2)解释性语言委婉。 3)劝服性语言朴素。 4)不同场合的教育技巧。 5)不同患者的教育技巧 (二)知识传授技巧 1、常用技巧

1)讲授:又称为解说,指教育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等向患者阐明概念、传递信息、传授知识。

2)阅读指导:教育者指导患者阅读专科教育材料或健康保健书籍、期刊,以扩大知识面,进一步领会、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学能力。

3)演示:教育者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使患者获得知识与技能,是一种综合教学的技巧。

2、辅助技巧 1)文字教材 2)图画教材 3)展板教材 4)视听教材

(三)行为训练技巧

按照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危险行为,训练、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自我护理能力训练

1)生活护理能力训练:适用于脑卒中、瘫痪、大手术后及外伤恢复期的患者。必须在疾病康复期实施,有些内容不是短期完成的,出院时应给患者做好训练计划。(表2-1附后)

(四)术前访视技巧

1、访视知识概述 术前访视是近年来为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心身影响而建立起来的新举措。资料表明,98%的患者需要手术室护士术前探望并指导,美国手术室护理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职责之一;我国也把术前访视制度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可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需求及对手术的认知,客观评价应激能力,有的放矢地实施健康宣教,减少或消除应激源,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最佳手术效果。

2、手术患者心理反应特点 1)术前焦虑:无论大小手术对患者都是一种应激,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反应。手术患者焦虑反应特点呈倒“U”形曲线。随着手术的临近,焦虑反应逐渐增强,倒手术前一日至手术当日晨达到最高峰,除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失眠外,还会出现应激性生理反应,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不自主震颤。

2)恐惧情绪:惧怕独自进入手术室在陌生环境接受手术,失去家人的陪伴和照顾,感到孤独无助,害怕手术失败,生命面临威胁。

3)猜疑心理:手术前多数患者认为医生和家人对自己隐瞒病情,变得敏感多疑,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

4)抑郁心理:经济负担重、文化程度低,沟通能力差、听力及语言障碍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和对手术成功不抱希望的患者,极易产生抑郁心理,感到无望、无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ae8d2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