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2022-09-17 21:03: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欢迎阅读!
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1118日,卒于公元前621年冬123日,享年百岁,山东新泰一说河南濮阳人,姓展,名获,字禽,一字季,食采柳下,谥号“惠”,故称柳下惠。柳下惠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曾拜鲁国士师掌管监狱的官,后弃官归隐,居于柳下,招生收徒。

柳下惠既有治国安邦之才,又具正人君子之风。恰生不逢时,一直未被重用,只做过士师这样的小官。又因柳下惠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三次被罢免,从无怨言。后世的孔子、孟子将柳下惠列为“被遗落的贤人”,孔子赞扬柳下惠:“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斯已矣。”又说:“藏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柳下惠也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都广为传颂。 柳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圣人,但是史书关于柳下惠的生平的记载很少。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柳下惠的评价。

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柳下惠被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论语》记载中孔子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为柳下惠没有得到任用鸣不平。后来柳下惠做了“士师”掌管监狱的官,但是三次上台三次遭到罢免,人们劝柳下惠离开,柳下惠却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柳下惠认为如果用正直的方法对待人,到哪里都会被排挤,但是如果要用歪门邪道的方法去对待人,在哪里都可以实行,也没有必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 《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的展沟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个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过柳林时,忽遇倾盆大雨。柳下惠急忙躲到一个破庙里避雨。恰在这时,一年轻女子也到此避雨,与柳下惠相对而坐。半夜时分,年轻女子被冻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怀中,以温身驱寒。柳下惠急忙推辞:“万万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处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怀,更是有伤风化。”

女子道:“世人都知大夫圣贤,品德高尚,小女子虽坐在怀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家中老母便无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


柳下惠再无推托之词,只好让女子坐到自己怀中。如注暴雨,一夜未停。柳下惠怀抱女子,闭目塞听,丝纹不动,漫漫长夜竟不知温香在怀。天明,雨过天晴,得恩于柳下惠的女子不胜感激地说:“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虚传。” 人物评价:

柳下惠选择坚持“直道而事人”,最后只能去官隐遁,成为“逸民”。《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齐的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左传》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让柳下惠下台,列为臧氏执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谴责。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柳下惠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柳下惠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孟子赞曰“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故世称“和圣”。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afeb37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