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2022-05-05 21:2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对策及建议》,欢迎阅读!
法治化,浅析,新时代,对策,基层

浅析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为我国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保障。本文从分析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入手,针对基层治理在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 关键词:提升;基层治理;法治

法治是治理的必要手段,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以基层治理法治化来推进整个国家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必选路径。法治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仅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社会治理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治理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的治理思维和治理模式中,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应成为首选。因此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意义重大。

一、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工作,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描绘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都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关键在基层,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的具体工作在基层。因此,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因此,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当前基层治理在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现状来看,前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与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相比,基层治理法治化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法律素养不高,选择性学法用法,遇到问题不想依靠法律来解决的情况依然存在。对责任部门而言,


职责认识有偏差,有的认为基层社会治理只是某些部门职责,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基层干部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基层治理法治化机制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一是缺乏系统设计。各部门按照上级要求自行履职,缺乏整体、科学、系统的体系,进而未统一落实到各职能部门。二是合力尚未形成。正因缺乏统一体系,综治、公安、司法、民政、社会组织等多头介入,缺乏统筹协调、资源整合、人员联动,缺乏整体活力,因而整体效果不佳。

(三)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不到位。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少数干部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看成是软任务,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手段落后,存在形式主义的做法,普法教育,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收效甚微。

三、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

健全法律顾问制度,乡镇、街道至少配备一个法律顾问,健全基层发展治理重大决策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机制。完善基层法律援助机制,发挥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中的作用。加强村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打造安村平安社区。健全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协商调解体系,完善部门间职能协调、信息共享、标准共建等协同共治体制机制。建立大信访+大调解+大政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室)、公共法律服务站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统一排查、统一报告、统一研判、源头化解,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活动室、公园、广场、长廊等各类场所,建立法治文化阵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二是强化基层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警务室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增强群众尚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融媒体中心等作用,宣讲法律。如电视台每周举办周末说法节目,利用每周六或周日进行普法宣传。成立法律宣讲平台,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对涉法涉诉信访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帮助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形成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习惯。

(三)提高基层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

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把依法办事作为行动自觉和行为准则。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和多元利益冲突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培育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水平,要坚持把基层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基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执法者严格守法,依法执政、文明执法,既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刚性。 参考文献:

规则意识是法治建设基石[N].郑重.学习时报.2013 (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d35f69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