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的境界

2024-02-09 15:5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知己的境界》,欢迎阅读!
知己,境界

知己的境界

■万小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的话极致了知己的珍贵,但也透着人生的孤凉。中国文化传统推崇知己的境界与作用:“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知己到底是什么?很多人恐怕说不清。 有人说,知己就是懂得自己的人呗,并以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做范本。但确切地说,那是知音。中国人所说的“知己”其实包含着多重含义与境界。

《论语》中,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意思是:一起学习的,未必追求相同;追求相同的,未必能共同坚守;能共守的,未必可以权变。孔子表达了相交的几个递进层次:同学,同道,同志,权友。

“同学”立足的是物理空间相同,“同道”、“同志”、“权友”看重的是心灵空间切合,这后三者当可对应知己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同道”即知音的境界。能知音,必定两人的“道场”有交集,所以猜度得出、体会得到对方的心声。琴师伯牙弹琴,樵夫子期领会出“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正如看书,不必知作者,却可探到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

第二重是“同志”,即鲁迅所说的“同怀”境界。“人生得一知


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当年赠瞿秋白之辞。“同怀”就是胸怀志趣相同,不仅思想上同道,而且行动上要立道,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志同道合。鲁迅所言知己,以“同怀”为重。画家梵高若没有其弟提奥,没有他用一生的信念与行动支撑着自己的灵魂与创作,梵高将成不了梵高。提奥就是梵高的“同志知己”。

第三重是“权友”。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权”即“权变”。“权友”也就是经得起变化和考验的知己。为什么可以?因为懂得对方的人生底色、价值界限,懂得深层的心灵,所以无论世事变幻,人心所向,眼中的他依然还是他。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鲍叔牙对管仲都是既信任又理解,诠释的这份“知与信”,就是朋友之间不会时移世易的坚实。

“权友知己”算得上最高的知己境界,但有没有第四重呢?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自知”尚且困难,又何求“他知”无论是懂得一个人的部分,还是全部,对知己的要求都很高。而得遇知己,基本等同运气。

可是为什么总要希图别人知道自己呢?当钟子期死了,伯牙为什么要摔琴绝弦,终身不弹呢?听众这么重要吗?

知己很重要,但我宁愿有这样的知己:他或许并不完全知我,但能让我知自己。

知己,让我知己。我喜欢这第四重境界。在人生态度上,这或许更积极,更有意义,也更可期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f4aee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