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求生

2023-03-01 12:3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沙漠求生》,欢迎阅读!
求生,沙漠

沙漠求生



沙漠求生是野外生存训练中一个专门课题,美国和原苏联,以及我国军队都有专家在积极研究探讨。沙漠生存的基本要求有:带足饮用水,学会找水的方法;“夜行晓宿”,切不可在烈日下行动;学会寻找食物的技能;掌握发出求救信号的方法等。

研究资料表明,我国西北沙漠在最炎热的夏季,如不带水,在遮阴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如果在太阳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夜间行走者无水不超100公里,而烈日下行走距离则更短。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如无水,在沙漠中也很难走出200公里。

沙漠生存首先要掌握找水的方法,而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是困难的,特别是我国新疆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和中部。而古尔班通古特、巴丹吉林、腾格里和毛乌素沙漠中的水源大多是盐碱水,未经处理难以饮用。进入沙漠地区的人员,主要靠自己携带足够的饮用水以维持生命(注意个人物品总携行量不超过15斤,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在沙漠缺水的情况下,水要合理饮用。最初可以不喝水,或者仅湿润口腔、咽喉。当然,也不要勉强忍耐干渴,以致使身体出现失水症状。喝水要得法,应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试验证明:一次饮1000毫升水,380毫升则由小便排出;假若分10次喝,每次80毫升,小便排出8090毫升,水在体内就得到充分利用。每昼夜喝水500600毫升,56天内对人体不会发生有害作用。 沙漠中跟踪动物的足迹,常常可以找到水源。或是根据植物判断,如生长着芦苇的地方一般15米以下有地下水,芦苇生长茂密的地方,地下水只有1左右。有芨芨草生长的地方地下水于地表下2米左右。生长着柽柳、铃镗刺等灌木丛,通常地表以下67米深有地下水。有胡杨林生长的地方地下水距地表面510米左右。此外,牧民废弃的牛羊圈可能有水源,凡是有水井的地方,牧民会在附近叠石块作为标记。

我国沙漠地区找到的通常是含矿物质较多的盐碱水。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用一种当地的干地椒草与盐碱水同煮。经过样处理的水,虽不能脱去苦碱味,可以防止饮用后产生腹泻、腹痛、腥胀。

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为获取可饮用的淡水,可挖一个1.5米直径、1米深的沙坑,上面覆一层透明洁净的塑料薄膜,四周用石块或沙子压牢,再在塑料薄膜中间放一块小石头,使之成为一个漏斗状。在这个漏斗状尖端下面预先放一个接水的容器,阳光透过塑料膜使湿沙坑中的水气蒸发,水蒸气遇到塑料膜结成水滴,顺漏斗状的塑料膜斜面滴入容器中。据试验,这种简易的太阳蒸馏法,每天可产生淡水约1.5升。


冬季在沙漠中,可将苦咸水装在容器中冻冰,以使其淡化。结冰的即是可饮用的淡水。

沙漠生存,对人威胁最大的是急性脱水。沙漠中急性脱水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内消耗水过多,或摄水不足。消耗水主要是出汗。出汗量又在于人体受外界的热与自身热的程度大小。

沙漠中白天的地表温通常在4050℃左右,最高可达80℃。在沙漠中,阴影处的气温可比阳光直射处低78℃。白天应尽量利用岩石突出部、干河沿或汽车等的自然阴影遮蔽,避免阳光直射。若能挖一沙坑,上覆以降落伞、雨布等物,既遮挡了太阳的直射,还减少炎热的地表沙传导的热量。躲避阳光时,人们采取的姿势也颇有讲究,坐姿较之卧姿每小时可节省汗液150克。因为坐着比躺在地上受阳光辐射小。

在沙漠中不能穿短袖衣裤。穿衣戴帽既可隔绝外界的热空气,还能防止热辐射。最好穿白衬衣,白衣服可反射太阳辐射50%。此外,白衣服也便于救援者发现。头部除戴帽之外,还可用毛巾或布等包盖,避免头部暴晒。

沙漠地区,应避免白天活动。白天在高温下活动,不仅饮水量大增,还需挥发身体内大量的汗液。有位英国空军上尉飞行员,迫降在西撒哈拉沙漠,创造了11天里步行224公里而获救的奇迹。他的秘诀就在于“夜行晓宿”!他所携行的饮用水若大白天行走是绝对办不到的。

不可忽视的是,在缺水、干渴、炎热、孤独的沙漠之中,失望、焦虑的心理会促使人精神失常,并缩短生存的时间。为此,沙漠生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平时要加强自身克服困难,战胜孤独,争取胜利的勇气和心理训练。 沙漠中许多地方并非寸草不生。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动物、植物。1980年,我国科学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泊沙漠地区进行考察。其中有的同志懂得哪些生物是可食的,哪些是不可食甚至有毒的,因而他们在食物、饮水缺乏的艰苦环境中,捕捉蜥蝎,剥皮而生吞其肉,吃蛇,饮野骆驼奶,还有梭梭(一种沙漠植物)的根茎和芦苇根来充饥。他们“茹毛饮血”,表现了极强的生存能力。 沙漠中的动物常见的有黄羊、野驴、狼、狐等。较易猎捕的动物是野兔和各种鼠类,在植物茂密的地方一般都有它的踪影。野兔可用枪猎或设套捕捉。鼠类则以设套为主。冬季在向阳的半固定沙丘,可寻找鼠洞,捕食冬眠的鼠类。但注意不可在疫区捕猎。

我国沙漠地区可食的植物有:沙枣、沙拐枣(又称头发草)、沙蓬(又称沙米)、小根蒜、肉苁蓉、锁阳等。其中以沙枣树所结的黄色、酸甜的果实,在西北沙漠地区最为普遍,最易识别,且可生食。

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在充足的饮水条件下,才能进行猎捕动物,采集食用植物的活动,以免消耗过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0535858762caaedd33d4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