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惩罚

2022-07-04 17:03: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慎用惩罚》,欢迎阅读!
惩罚,慎用



慎用惩罚

“老师,班里有人打架!

刚进校门,值日班长就跑过来报告。我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上周末刚宣布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打架喝酒,被定为红线,闯者必罚,而且全班同学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这才过个周末就抛之脑后了。若不惩罚,岂能服众?

一进班,两个男生正厮打在一起难舍难分呢,我大吼一声,震慑住他们。正好有老师来上课,我瞪了他们一眼就去别的班上上课了。

课后两个男生一块儿过来请我不要将打架的事上报学校,也就是说别给他们什么处分。当时的我正在气头上,也是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加之才当班主任急于求成,根本听不进任何请求,心里就想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杀杀班里的歪风邪气。我没理他们,将二人移交给学校德育处。

第二天晨会上,学校宣布了给他们的记过处分。看到他们两个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感到很满意,终于让不听话的学生受到了惩罚,同时对其他学生也都起到了很大的震慑效果。班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异乎寻常的平静和安稳。

但不久后,我发现了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大家好像都在有意躲着我,不仅是那两个受处分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尽量不和我打照面。偶尔躲不开时,那种毕恭毕敬的神情,也让人觉得特有的陌生和冷漠。班里的欢笑声也少了,失去了往日的喧闹。这种不正常的冷静让我隐隐觉出某种不安。

我坐不住了,将我的不安告诉了和我搭班的老师。她是一位面临退休的老人,慈眉善目,很有亲和力。她告诉我:“好啊,你知道不安了,说明



1




你有所悟了——为人师者,最怕没感觉了。”我再三追问她怎么办,她微笑着说:“把孩子当做孩子就行了。

我似有所悟,“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身体和心智都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着的,怎么能不犯错误呢,有个小病小灾什么的也很正常啊,犯了错应当及时纠正,疾病要合理医治,怎么能简单处置惩罚了事,或者无论得了什么病,都动刀子打点滴呢。

没过多久,受处分的一个学生就辍学了。我到他家去了四五趟都没见着人,邻居们说他的全家都到外地打工了,我托人打电话,回话说,正在工地上干活呢。期中考试刚过,另一个学生也转学了。辍学和转学是不是完全因为这次的处分不得而知,但是处分让这两个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来,应当是他们辍学和转学的间接作用吧。这件事给他们造成的心灵创伤,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呢,我心中十分愧疚,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惩罚,更是一次心痛的教育经历。毋庸讳言,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卢梭《爱弥尔》如果孩子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不是可以不采取处分的惩罚方式,或者说有没有更为合理的补偿形式,甚至是可以根本就不用惩罚?如果我不把那两个学生交给学校德育处,如果我能静下来好好的想一想有没有更为合理的惩罚方法,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辍学和转学的事,还会不会发生?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说:“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让他们日后不再犯。



2




罚,即便是合理的惩罚,也不过是一种手段。采用他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处,不要再犯。古今中外,那些有名的教育家,对惩罚的应用都是非常谨慎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一种次要手段。哪有不犯错误的学生?他们还是孩子,正在慢慢成长。不能一犯错误就挥舞惩罚的大棒打下去,那样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阴影,留下遗憾,相反,在这种大棒之下,他们反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的错误,这岂不是适得其反?我在自己的教后记中写道:慎用惩罚。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c6b92d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