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性破缺理论在社会学中的应用

2022-12-14 18:2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称性破缺理论在社会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对称性,社会学,理论,应用

对称性破缺理论在社会学中的应用

反馈机制与社会

对称性破缺是一个跨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与系统论等学科的概念,狭义简单理解为对称元素的丧失;也可理解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的现象。对称破缺是事物差异性的方式,任何的对称都一定存在对称破缺。 资料上说,生命分子的产生是源于反馈的自催化机制通过循环结构将微小的差距放大, 也就是说个体之间的差异是通过小分子物质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循环积累导致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循环结构。自然界存在各式各样的不对称差异,能够放大这样差异的则是事物自身选择。

高等动物进化出来的互相扶持以及护幼行为等都是基于群体意识,这也是物种对自身的反馈,简单的说就是自我选择力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所尊崇的信条就是以自我完善为基础,在《礼记·大学》中就有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的思想是符合生物哲学的,人的修身必须从自我反馈开始。这让我想起,美国电视《越狱》中有一句话欲变世界,先变其身。然而现今中国的教育,却没有教会人适应和反馈这最重要的东西。引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蓝迪的最后一课的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个教育作者能给的最好礼物,就是让人能自我反省

生活中学会总结,是人生自我反馈的开始。社会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自然属性赋予了人差异性的一面,只有自身对自身的反馈来放大这种差异,人生才会精彩(这包括自我修养和自我超越)自古封建君王们都鼓吹君权神授也是企图放大,人的的差异,将自我比作神。而现代社会人在置身于物欲世界的同时,忽略了自我对自我的反馈,盛行的却是类似斯宾塞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忽略了社会中事物发展自身反馈也是重要重要驱动,具有局限性,因此被后现代主义称为现代性罪状。在这样的扭曲的社会结构中,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不是通过自我修养和超越的反馈来完成;而以掌握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衡量,力求成为社会物链的顶端。同时,在张力的社会中人们文化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也是推动其发展的驱动因素。在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指出自我的挣扎是人与自我关系的失调。人有天赋的潜能和引导实现潜能的建设性力量,体现为创造和奉献;这种力量的激发则需要人自身的自催化其过程是通过学习、经历、以及自我认识来完成。

同时人的天赋中还具有一种破坏性力量,体现为贪婪、权利与欲望的膨胀等等。为确保社会结构稳定,需要社会机制的约束和自我反馈加以调节,这表现为法律与道德。一些人认为这种破坏的力量归结为人类的本能,其实这是片面的,人类的本性是两种力量的综合,不是单纯某一方面。就以来说,弗洛伊德的人性论是性恶论,并持悲观论调;但我们知又意味着生命的诞生,意味着创造,意味着美,具有积极的一面。 人能够调节这两种力量的就是自我的反馈,并体现为适应性。生物要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就首先要求自身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就是自身反馈机制的体现。反社会人格以及神经症患者内心的挣扎以及自我异化等,在我看来是社会适应力低下的表现,可能是自身反馈出现了问题;按照这个思想,极度自卑或自傲都可能滋生反社会行为;我相信运用这个思想是可以找到减少社会暴力的方法。当然,社会是多元化整体,事物的发展既取决于自身反馈又取决于环境的选择。假如社会环境变化总采取突变式,或者说环境选择的跳跃变化总大于自我反馈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反馈机制就可能遭到破坏。所以在社会学中人自我的反馈机制往往具有强烈的环境依赖性。

假如构成社会的人,都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都在不断的变通;那么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比如可能社会缺乏诚信、缺乏价值判断等等。所以社会本身是人社会适应性与社会稳定性的妥协。而在生态学中生物与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协同进化的。一个物种的进化,


既有来自外界的自然选择驱动;又有物种内的性别选择自身反馈。环境的变化必定带来物种自身反馈的变化,所有物种自身的变化又会积累从而改变环境。环境是超循环结构,其稳定性与物种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因此多样性的环境是有能力抵御少数物种突变对环境的改变。生物圈本身就是一个物种适应性与环境稳定性的妥协;而生物个体就是自我适应于自我结构稳定的妥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d8e001763231126edb11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