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2022-07-04 23:23:5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30课《登飞来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飞来峰,教学设计

30课《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 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杭州飞来峰走走看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谈话,揭题。

导:在你们的眼中,飞来峰 是那样的美丽、雄伟壮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 角度(教师板书:角度),结果认识不同,感受不同。我们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飞来峰,并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传颂的《登飞来峰》(教师板书:登飞来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品味诗人独特的 感情、豪 迈的气魄。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投影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2)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2人读,并正音)

3)我们一起做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像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的感情。

4)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么样的画面?(交流要点:人、峰、塔、云、日等,其他人可以补充,老师随机板书。

5)再现古诗画面。

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

6)质疑,问难。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学贵有疑,有了这些疑问,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诵读诗歌,感悟哲理。

1、解读12句。

幻灯出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指名读诗句。

2)理解词语。

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3)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4)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来源:21世纪教育]

师导:此时,诗人就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出示:日出时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这样的美景,能用几句话描述当时的景象吗?

5)指导朗读。




师导: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

2、解读34句。

(过渡,师导:登上高高的塔,仿佛看见了日出时美丽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学生齐读34句。

2)理解词语。

不畏:不怕。

缘:因为。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3、整体理解诗意。

四、诵读诗歌,感悟哲理。

(师导:现在我们理解的只是诗句的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我们要想读懂诗人的心声,那就必须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

1、教师出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浮云”的典故。 学生自己读读。

(出示:在北宋仁宗时候,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于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各项新法的实施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山岭高塔,就联想到 鸡鸣日出时光明 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2、理解“浮云”的深层含义。

师导:读完了王安石的故事,知道了“浮云”的典故,你认为王安石眼中的“浮云”还指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ea3413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