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秋水答案

2022-03-29 20:0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秋水答案》,欢迎阅读!
秋水,答案,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百川灌 注入 2)东面而视 面向;朝向

3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转;掉转 4而轻伯夷之义者 认为„„轻 2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同(通)“辨”,分辨。 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 端:尽头。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长久,永远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B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7.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8.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闻:闻:见闻,见识。 今我睹子之难穷 穷:穷,穷尽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野语有之曰( 之: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 ..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黑质而白章”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D、“河伯始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始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听到上百条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我呀。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我永远被得大道(学识渊博或见识广博)的人耻笑(取笑、笑话) 12.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大与小是相对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答出不要妄自尊大,不要骄傲自满的意思即可得2分)

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


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 庄于· 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

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秋水时 按时 2)不见水端 穷尽,尽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 拜见,拜访4)适遇牧马童子 正好,恰好 1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 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 D、(1)于是 2)是进亦忧,退亦忧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6、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1 7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f71c1b7375a417866f8f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