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之物陈琦解读

2022-07-09 01:4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维之物陈琦解读》,欢迎阅读!
陈琦,解读,思维

策展前言

托泥

艺术家陈琦(1963-)大学时代见证了八五新潮的兴起,但其创作没有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纷纭;个性内敛而沉静,陈琦的艺术发展路线类似于徐冰、王怀庆这样的艺术家:从文化传统的内部寻找破解当代精神迷局的钥匙。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至今,陈琦真诚于内心,以一种反省的当代意识,在对中国文人传统的呵护中,贯穿着对自我个体存在的冥思。沿着陈琦的艺术嬗变之路,穿过那些宁静的画面,回顾他题材的演变,将是一次有益的精神旅行,提供了一个生于六十年代的中国艺术家突破现代主义的局限迈向当代精神探索的发展个案。



陈琦的艺术实践见证着一个独立人格在历史的灰烬中严肃的沉吟。今日的烟云在眼前拂过,但他始终保持内心明镜的清澈,坚持并革新着木版水印这种古老的东方艺术媒介,使传统焕发当代精神。陈琦的历程是从现代主义的美学惊叹到自我内心发现的过程:作品题材早期主要是古典意象,近十年来自然地向抽象演化;与文化紧密交织的禅宗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但他很快从宗教的精神束缚中觉醒,乘物游心,进入艺术与生命本质问题的追问,如时间、无限与有限等,这都是中国艺术家最根本的存在意识。他形而上的思考使平淡之表象生辉,以直观的精神力量征服人心,蕴涵了丰富的当代情怀。



在《二十四节气》作品中,他不留恋唯美的自然风光,而是深情地描述了日常、普通的景物;在流露着人工痕迹的自然中,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时间的无情运转主宰着,超越了风景和个体存在。



陈琦对物的迷恋在《莲花》《古琴》系列中达到了一种极至。他用刻刀与墨迹将器物从历史、文化的时空中剥离出来,置入抽象的空间里专注地观察,从简洁的造型开始的,物体的外相在注视中剥落,最终浮现潜藏的理性精神和生活哲学。而《水》系列也以抽象力量表达了艺术家的历史迷思与人生体验。



陈琦在艺术创作上从不随波逐流,反映了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自信和精神敏锐。他说:“绘画是我对文化思考的方式,也是认识自己的途径。在我的创作中,有时两个题材并行,而各富不同的精神气韵。比如《古琴》《阐释》系列强调思辨的缜密、风格的细致,而《二十四节气》充满感性、抒情,意在聆听季节更替中世界变化的声音。《梦蝶》《彼岸》饱含文化象征性。 陈琦作品中不变的是宁静的气息和遥远的、淡淡的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家独特的感受方式,在“静观”与“慎独”中,流露“玄心、妙赏、洞见、深情”的高蹈风度。



1


水印艺术延续着中国水墨、古代碑贴、拓片对物像痕迹的痴迷,陈琦二十余年坚持不懈,创造性地丰富了水印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拓宽了水印的观念性未知领域,作品超越了绘画的局限。水印对陈琦而言,是文明、历史的见证者拜访过去、抚慰今天的行动,也是艺术家的精神向心灵的未知领域飞翔的仪式。



在他的近作《时间简谱》系列中,他的艺术嬗变之路仍在延伸,进入更加幽深的内心世界。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2081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