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中测验

2022-12-06 23: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概论期中测验》,欢迎阅读!
期中,社会学,概论,测验

填空题:

1 《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托克维尔) ,公认在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是(孔德) 2 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康有为)

(马克思)(托克维尔)

,他主要的译作是(群学)

;米德认

3 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再社会化) 为“自我”包括(主我)(客户);费罗伊德认为人格分为(本人)

(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4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是(拟剧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社会学常用的资费收集方法有(问卷) (抽样)等

5 产生社会互动的条件包括(个人之间) (群体之间);冲突的形式包括(个人与个人)和(群体与群体) 6 家庭的(传统)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经基本消失。 7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我们称之为(价值冲突论) 9 韦伯划分的权威类型有(传统型) (卡里期马)(法理型) 10 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分为(财产) 名词解释 1 镜中我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 霍顿 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 自我的一面 镜子”,个人通过这面 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 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关于他人如何 认识”自己的想、关于别人如何

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

认识”或 评价”的情感。

(资源)(技术)

11 教育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人格塑造) (文化传播)(筛选)(革新)。

2 无效文化传递:

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其最显著的后果就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3 弱关系理论:格兰诺维特通过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或交换工作的过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弱关系理

论”。他认为,测量社会关系强弱的四个维度是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关系和互惠交换。在群体之间使 用的主要纽带是联系不多、情感投入较少的弱关系,而非情感投入较多,联系频繁的强关系。

4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其特征有:整体性、 有序性、稳

定情、过程性。

5 科层制: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上,以有效地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业人员 按照正式规则

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

简答题

1、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中国社会最初发端于清末学东渐和维新变法之是,也是中国现代化开始启动之时,著名思想家康有为、超启 超特别是严复所提出的 “群”学,为中国社会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中学释西学,具体表现在严复的群学思想上。第二阶段是以西学发明中学,具体表现为社会科学 如何作为晚清国家派拯救国学的利器的;第三阶段是社会学的学科形成的本土化,具体表现为自

20世纪20年代


后期起,社会学的专业设置逐渐从以教育会大学为主扩展至国立大学,教学和研究上逐渐将西方理论和概念与本 土材料结合起来。第四阶段是社会学学科实质的本地化。

中国早期社会学家开始将眼光投入更为细微的地方社区,民间村落和底层群体的生活之中,许多社会学家还直接 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去。

2 为什么说人格、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协中形成的?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是最早提出来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 会互动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们觉察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阶段,第二阶段是 人们在做出行为之后,设想或理想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第三阶段是人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 自己的行为, 并据此作出下一步的反应。 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 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3 简述两人群体与三人群体的差异 答:根据参与互动的人数多少,互动情景可以分为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和多人关系等等。在二人关系中,一方仅 仅需要同一方有关系, 所以一方会充分地考虑对方的需要、 愿望和个人的品质, 由此形成二人关系特有的亲密感、 独行性和排他性。但是,这种亲密性也会使二人的冲突更加激烈,如恋人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在三人关 系中,每一方都面对着两个人,都要考虑两个人的人格特性,因此,要达到二人关系时,由于相关关系的不同, 三人可能扮演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都,以及分裂者或征服者等多种不同角色。如在夫妻冷战中,孩子可 能是中间人,也可能是从中渔利者,在多人关系中,互协形式更为复杂,因为其中还可能形成亚群体,使互动关 系进一步复杂化。 4 简述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社会制度是的一套比较复杂的系统, 它由各种不同的要素系统组成。 这些要素系统包括五个方面: 规范系统、 策略系统、知识系统、组织系统、设置系统, 论述题

1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社会网络功能的理解 答:在当今社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号的大众传媒形式,正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丰富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深入地 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社会的众多方面产生影响。网络所特有的虚拟性、匿名性、互动性、自由性等特征 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明显, 互联网的这些特性为人们特别是为青少年提供了扮演多种社会角色的实际 空间,有助于他们对各种不同角色的领悟和理解。不过,网络传播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存在负面影响,比如网络世 界的虚拟性会使青少年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们在正常社会化过程遭到一定程度的挫折。另外,原本作为通 信工具的手机,随着其短信、音视频下载、上网等功能的不断开发而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手机以其独特的便 携性、私密性、时尚性等特征,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交流和互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影响他们社会化过程的 一种重要因素。

2 中国的单位制度有什么样的独特特征 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由于整个城市的资源和组织都被纳入单位制度的框架下,单位成为掌握几科所有资源、覆盖 整个城市的组织,而单位的劳动关系又几近最终身雇用的劳动关系,单位很难解雇单位成员,可是单位成员想要 调换单位也极其难,多数人一生就只在一个单位工作,因此,单位成员对单位形成了高度的制度性依附。它具体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单位成员对单位的社会和经济依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绝大多数行业确定的最低工资、高福利政策。 单位成员的工

资不足以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单位成员必须靠单位为其提供小到食堂、浴室内和各种免费发 放的生活物品,大到了住房、医疗、养老等各种福利,才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单位还承担了社会救助的 职能。

2 单位成员对单位的政治依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并不仅仅是一个福利共同体,更是一种通过福利共同 体的方式和实

现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的方式。也就是说,单位对所有福利的分配并不是简单按照平均主义的 原则进行的,也不完成是按照在业务工作绩效上的差别进行的,更关键的分配标准是单位成员的政治表现。

3 单位成员对直接领导的人身依附。如前所述,单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德治的标准分配的。但是,这种 分配标准往往

缺乏清晰的界定、成文的规则和可操作方案,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随意性。正因为如此,单位 领导就获得资源分配的具体解释权和实际控制权。成员行动的许多方面都直接受上级控制。

在这三重依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单位制度文化。在单位制度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制度性依附 国家对城市社会及其社会成员实现了有效的高度控制和整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3e8381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9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